北京瞬间(1029):清任伯年苏武牧羊图

标签:
任伯年苏武牧羊图任颐上海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
分类: 北京瞬间元明清书画 |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书画展厅,看清任伯年《苏武牧羊图》。
博物馆宣传页列出书画展厅七件煌煌巨迹,此为其中之一。
任颐(1840-1895年),初名润,字小楼,又字伯年,后改名颐。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从小跟其父任淞云学“写真术”,后跟任熊、任熏学画。长期居上海。
清,任伯年(注:博物馆现场标注用“任颐”),苏武牧羊图
立轴,纸本设色, 108厘米×98厘米。
任伯年,苏武牧羊图
(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网站)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网站资料:
题款:同治甲戌仲秋,任伯年颐写于春申浦上客次。
钤印:任伯年(朱文)、任颐私印(白文)。
收传印记:无
画家介绍:任颐(1840—1896),字伯年,号小楼,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其父任鹤声为民间画工,任伯年幼承家学,私淑任熊、学画于任薰。人物、山水、花鸟兼善,画作题材广泛,“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南北。”后寓居海上,鬻画为生,是海派代表画家之一。
此作款属“同治甲戌”年,即1874年,此画当为任伯年三十五岁寓居海上时所作。图绘苏武坐卧于地,鬓发皆白,目视远方。近景中的三只绵羊已冻得瑟瑟发抖,团缩拥挤在一起相互取暖。画家以三羊的依偎暗示了天气的寒冷,而手持汉节的苏武,目光坚定,身形舒展,不畏严寒。画面上题:“同治甲戌仲秋,任伯年颐写于春申浦上客次”。钤“任伯年”朱文印、“任颐私印”白文印。画中人物面部用线精到,头巾、衣纹勾勒顿挫有力,融钉头鼠尾描和折芦描于一体,富于装饰意匠。
郑逸梅《小阳秋》中曾写任伯年“画人物花卉,仿北宋人法,纯以焦墨勾勒,赋色秾厚,颇近老莲。后得八大山人画册,更悟用笔之妙。虽极工细之作,必悬腕中锋,自言:“作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
苏武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情历来被人们传颂,也是历代诗人画家经常表现的题材。任伯年就以此为画题创作过多幅作品。任颐此幅《苏武牧羊图》20世纪80年代经由国务院七人书画鉴定小组鉴定为国家三级藏品,现藏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