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953):中老胡同32号

标签:
中老胡同瑾妃朱光潜沈从文马大猷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东城区中老胡同32号在紫禁城东北侧。
资料介绍,辛亥革命后不久,瑾妃给娘家买下这处宅院。娘俩定好时间,瑾妃登上御花园的亭子,老太太登上中老胡同的亭子,两人用望远镜互相观望,以解相思之苦。从抗战胜利的1946年到院系调整的1952年间,这里是老北大的宿舍区之一,先后居住过30多户教授学者,包括朱光潜、贺麟、冯至、沈从文、曾昭抡、陈占元、江泽涵、袁家骅、闻家驷、周炳琳、孙云铸、费青、吴之椿、庄圻泰、孙承锷、马大猷等。
在中老胡同,有28号,有36号(紧靠西老胡同13号),细看才发现28、36号之间有一很窄的夹道,门牌号是30号、32号,有一个门牌号被挡住了,应是34号。怎么看32号也不像记载中的那个院子。
中老胡同28号
中老胡同36号
中老28、36号之间夹道
中老胡同30号
中老胡同32号
中老胡同34号
中老胡同
中国日报网引2010年7月26日北京日报《瑾妃母女隔墙望》
说起珍妃、瑾妃,这姐儿俩在宫中的故事自然很多,这姐儿俩是光绪十四年,也就是1888年入宫的。八国联军入京,珍妃被老佛爷投到井里淹死了,可命大的瑾妃总算在1923年回到娘家和老母亲见了面。珍、瑾二妃的母亲可是一个思想新潮、很有见识、性格豪爽的老太太。她老人家从1888年农历十月初五接旨那天,直到两个姑娘上轿入宫,脸上压根儿就没有一丝笑纹,全家就像办丧事一样,连日都被一种愁云惨雾所笼罩。直到后来珍、瑾二嫔被封为妃,又听说珍妃深受光绪宠爱,老太太这才长舒了一口气。
新华网引2011年7月20日中国青年报《大师院落的背影》(王波)摘录:
图里画的是北平(1949年后重新更名为北京)中老胡同32号。在1946年到1952年期间,它是北京大学的教工宿舍,先后住过30多户,其中包括北京大学训导长和教务长,文、理、法、工学院院长,以及哲学、西方语言文学、数学、化学、植物、地质、法律、电机等系的系主任。许多名字曾与这座大院相联:美学家朱光潜,作家沈从文,诗人冯至,哲学家贺麟,中国代数拓扑学的开拓者江泽涵,闻一多胞弟、翻译家闻家驷,费孝通之兄、法学教授费青,曾任宋庆龄秘书的政治学教授吴之椿,还有北大举足轻重的教授周炳琳—他们在今日的声望各不相同,有一些极为寂寥,但这些人在当时都是声名卓著的人物。
部分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