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948):南柳巷林海音故居(晋江会馆)

标签:
林海音南柳巷晋江会馆城南旧事林海音故居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林海音故居位于西城区(原宣武区)南柳巷40号和42号,即晋江会馆。
林海音(1918-2001年)最为人熟知的作品是1960年出版的《城南旧事》。1923年,5月的林海音随父母来到北京。1931年,林海音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全家住进晋江会馆。1934年,进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学习。1939年,与夏承楹在东单三条协和医院礼堂结婚。1948年,去台湾。1990年和1993年,林海音两次回到这个院子。
南柳巷40号
南柳巷42号
南柳巷
肖复兴《林海音故居记》,摘录如下:
我先到42号,站在不大的门口,我有些迟疑,进了院子之后,看到的只是北侧的一溜儿后山墙和南侧一溜儿后盖的小房子,这两侧的房子把中间瘦长的过道挤成了逼窄的一条影子,如果这就算院子的话,这院子也实在太窄,一点儿都不像林海音笔下描写过的晋江会馆,心里的迟疑越发加重。院里一位妇女,毫不犹豫地告诉我:这就是晋江会馆,没错!她指着紧靠北山墙旁的一个下水井的铁盖对我说:前些日子在这儿挖坑安自来水新管,看到这房子的地基可深呢,而且挖出好多瓷器的碎片,可是个深宅大院。说着,她拉着我走到院门口,指着一侧的一个抱鼓石门墩对我说:本来有两个门墩,现在只剩下一个了,你看那门墩的地方才是原来大门的边,你再看,原来的门框还在呢。
40号院让我豁然开朗,一个老北京典型的四合院,虽然新搭建出了一些小厨房,但四围的房子都还非常的齐整。北房五间,前出廊檐,起码有两尺,朱红的廊柱还在;南房、东西房各三间,南房也有廊檐,稍窄一些;东西房两边各有一块小小的空地,可称之为小院落,这是讲究的布局。很显然,北房是正房,院子开阔,三棵老槐树布局很合理,正房前左右各一棵,院中间一棵,都高出房子一倍多,枝叶参天,年龄和这院子一样,起码都是百岁以上的老人。
围上来的院里的街坊们解释:晋江会馆原来是两道门,42号那是一道面朝胡同的大门,进了大门是晋江会馆轩豁的过道,南面的院墙外是建宁会馆,往北拐是第二道门,才是进里院的大门。
林海音,中国现代文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