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833):阜成门

标签:
阜成门平则门煤门正统元年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元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在金中都东北修筑新城,至元二十二年完工,共设11座城门,西、东、南城垣各3座,城北垣2座,西城垣中间1座为平则门(今阜成门所在位置)。城门内为通往大内宫殿方向的平则门街,街北侧有西成坊、福田坊、集庆坊及大圣寿万安寺(今妙应寺),街南侧有金城坊、咸宜坊、安富坊。
明正统元年(1436)诏修内城九门城楼,至正统四年完工,平则门改称阜成门,修筑城楼、城门、箭楼、瓮城、瓮城门各一,其规制较元大都城门为高。城楼为三重檐歇式重楼建筑,台座呈梯形状,连同城楼通高35.1米。台座顶面铺设城砖,并与城垣顶面甬道相连,其余箭楼、瓮城及瓮城门城楼的规划均类似西直门。城内道路亦改称阜成门街,街南侧有巡捕厅等机构。城外官道为通往西山的重要道路。
清代北京城垣规制多沿袭明代。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曾对城门、箭楼等进行较大规模的维修。阜成门是明、清两代自门头沟运煤进城的重要通道,故有“煤门”之称。
70年代修建地下铁路,城楼及附近城墙皆被拆除,将护城河填平为路。阜成门东北
阜成门西北
阜成门东南
平则门石额,明洪武六年(1373年)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
后一篇:北京瞬间(834):安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