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770):东冠英胡同溥仪故居的位置

标签:
溥仪东冠英胡同东观音寺胡同李淑贤南草厂胡同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溥仪故居位于西城区东冠英胡同40号院(老门牌号东观音寺胡同23号)。1963年6月1日溥仪携夫人李淑贤在此地居住,直至1967年10月逝世。
2012年房屋因下雨损坏被拆。看来,已有的故居还是要抓紧去看,说不定又下雨了呢?
看资料介绍,东冠英胡同40号、南草厂胡同64号相连,是一个院子。这样看来,溥仪故居是在南北向南草厂胡同和东西向东冠英胡同相交处的东南角。
到现场看,东南角是一家餐饮店,门开在东冠英胡同、南草厂胡同。门牌号是南草厂胡同60-62号。
南草厂胡同60-62号,从南草厂胡同看
南草厂胡同
进东冠英胡同西头,南边西起第一家是餐饮店,西起第二家是一个院子,挂南草厂胡同64号的门牌。不知是不是因为大雨冲毁了东冠英胡同40号,现在只挂南草厂胡同64号的门牌?挂“南草厂胡同64号”的院子应该是溥仪故居的位置。
南草厂胡同60-62号,从东冠英胡同看
南草厂胡同64号,从东冠英胡同看,溥仪故居的位置
在溥仪故居北面,是高大的办公大楼,和一个清真寺。
溥仪故居对面的高大办公楼和清真寺,东冠英胡同
东冠英胡同
资料介绍,1959年12月4日,溥仪获得特赦。12月9日溥仪回到北京,暂住五妹韫馨家中。第二天,到北京市民政局报到。第三天到西城公安分局厂桥派出所申请办理户口。1960年2月16日,溥仪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报到。溥仪特赦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一直过着单身生活。后来,经人民出版社编辑沙曾熙和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周振强介绍,溥仪与在北京朝阳区关厢医院的护士李淑贤相识。1962年,38岁的李淑贤嫁给了时年57岁的溥仪。同年6月1日溥仪同夫人李淑贤搬入北京市西城区东冠英胡同40号。东冠英胡同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叫东观音寺胡同,解放以后才改用了现在这个名字,那时候这里住的都是满清贵族,这里的房子都是一式的四合院建筑。
光明网引2012年8月15日新京报《北京溥仪旧居被拆系因暴雨成危房》摘录:
近日,市民发现位于西城区东冠英胡同的末代皇帝溥仪旧居,已经变成一片废墟。昨天,新街口房管所表示,溥仪旧居非文保单位,因暴雨损毁严重,将重新修缮复原。
据了解,溥仪于1963年6月1日携夫人李淑贤在此地居住,直至1967年10月逝世。昨天,北京师范大学退休历史教师王明泽称,8月11日上午,她去东冠英胡同时,发现溥仪旧居正在施工,院内堆满了拆下的窗框木料。“西式风格拱门的回廊还在,与溥仪和李淑贤准备上班那张照片上的一模一样。”王明泽说,但房顶和内外建筑已被拆除。在现场,溥仪旧居院墙已经不在了,被黑色围幔取代,悬挂的一块“旧城房屋修缮保护工程”的牌子显示地址为“南草厂64号院”,施工开始时间为8月10日,施工内容涉及8间房屋。围幔内,一些拆下的墙砖被整齐地码放,大量砖瓦堆满院内,整个建筑已荡然无存。据了解,溥仪旧居为东冠英胡同40号院,后与南草厂胡同64号院相连,两院落成为“一体”。西城区房屋土地经营管理中心新街口管理所副所长孙铁祥表示,“南草厂64号院”内拆除的建筑正是溥仪旧居,因暴雨受损,成为危房并有安全隐患,现将在原址进行修缮复原。“溥仪旧居并不属于文物普查、文物保护及挂牌保护的院落。”孙铁祥称,该建筑系溥仪特赦后政府为其安排的房屋,建筑也为民国时期的西式房屋,并非古建筑。鉴于溥仪旧居并未纳入文保范畴,也未被认定为名人故居,应按老旧房屋进行重建。“溥仪旧居如果被毁坏,不是一般的可惜。”昨日,文史作家陈光中表示,1959年12月溥仪被特赦回到北京,1962年4月,与李淑贤结为伉俪,二人于1963年6月1日入西城区东观音寺胡同23号(后改为东冠英胡同40号院)居住,直至1967年10月溥仪逝世。该建筑虽然不是古建筑,但东冠英胡同40号院是溥仪度过最后人生的地方,是新中国将皇帝改造成公民的见证,具有特殊意义。(记者张太凌)
看离溥仪故居不远处平安里、北海北地铁站表现平安、皇家园林的壁画,有些感慨。
平安里地铁站壁画
北海北地铁站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