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772):麻线胡同唐绍仪故居的位置

标签:
唐绍仪麻线胡同东四五条留美幼童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唐绍仪故居位于东城区麻线胡同3号院。
唐绍仪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3号院历史要更早,是清道光年间协办大学士敬徵宅邸。
麻线胡同3号院是少有的迁建项目,迁建地点为东四五条55号。
2010年5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北京名人故居: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消失逾1/3》报道:2006年,前民国总理唐绍仪故居麻线胡同3号院“意园”被拆,该院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之风,内有圆明园遗物。
2012年2月17日腾讯网《“拆真文物造假古董”的名人故居保护》介绍:2006年4月,经媒体呼吁保护多年的区级文保单位麻线胡同3号四合院(清协办大学士敬徵、民国总理唐绍仪、清末外交部尚书梁敦彦故居)被拆毁,后于2007年迁建至东四五条。另外,文保人士曾一志说,市级文保单位、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祠所在的历史环境西裱褙胡同已荡然无存,于谦祠沦为高楼下的盆景。
路过麻线胡同,胡同北已经全是高楼,胡同南有几件房子,没有门牌号。仔细核对后确认这里应该是麻线胡同。有一处酒家门口自制门牌写着“麻线胡同32号”是在这条路上见过的唯一和“麻线胡同”有关的字样。
到东四五条55号,门口挂着“麻线胡同3号”的提示牌,遗憾的是环境全变了。这就是不可移动文物与可移动文物的区别。
麻线胡同
写有麻线胡同地址的商店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东华流韵网站资料
东四五条55号
唐绍仪(1862年—1938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县)唐家湾镇,1874年12岁时作为第三批留美幼童被清朝政府公费选派至美国留学,1881年哥伦比亚大学还没有毕业,他就被召回国。民国初年,唐绍仪由黄兴、蔡元培介绍,并由孙中山监誓,加入了同盟会,并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总理。他挑选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等同盟会骨干成员入阁、担任农林、教育、工商总长,使同盟会会员在政府中占据多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袁世凯习性大权独揽,对唐绍仪推行责任内阁制,“事事咸恪遵约法”甚为不满,在用人、财政等问题上,两人的裂痕加深。唐绍仪见《临时约法》已遭到破坏,遂于6月15日愤而提出辞呈,时任总理不足3个月。他辞去了总理职务后,下海经商,与友人合资创办金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1917年唐绍仪追随香山县同乡孙中山参加广州护法军政府,任财政部长。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仍以唐绍仪为财政部长。1929年,唐绍仪就任中山县训政实施委员会主席, 1931年3月16日,唐兼任中山县县长,集中精力实施建设模范县的计划。由于唐绍仪与当时统治广东的军阀陈济棠政见不同,1934年10月,陈济棠通过亲信唆使中山县士兵以索饷为名发动哗变,包围唐绍仪的寓所,逼迫其离开担任了5年之久的中山县职。抗战初期,唐绍仪曾秉承蒋介石旨意与日本人密谈谋和条件。上海沦陷后,他将家眷迁往香港,而自己则滞留上海,不肯西撤。此时,日本准备北方利用吴佩孚,南方利用唐绍仪出任伪政权首脑的阴谋被军统侦知,1938年9月,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亲自跑到上海,同唐会谈,拉拢仍留居上海法租界福开森路(今武康路40号)的唐绍仪出山。军统情报上报后,很快获得指令,实施对唐“制裁”。唐绍仪嗜好古董,经事先接洽,9月30日上午9时,军统上海站行动总队长赵理君亲自出马,扮成古董商,携带若干古董,和助手谢志磐、李阿大,乘轿车来到唐宅。趁唐正细细鉴赏古董之机,李阿大抽出斧头,猛劈唐后脑,见唐倒地,赵理君指挥众人撤退,边走边假装与里面告别,以迷惑院中保镖。唐遇刺后,一些国民党元老十分不满没有掌握唐失节确证,就将其杀害。蒋介石下令付治丧费5000元,并将唐生平事迹存付国史馆,以平息风波。
部分介绍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