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794):黄米胡同李渔设计作品半亩园

标签:
李渔黄米胡同贾汉复文化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清著名戏剧家李渔设计作品半亩园位于东城区黄米胡同5、7、9号。
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名称为旧宅院。
黄米胡同北口为美术馆后街的T字路口,多次走过这里,不知道还藏着李渔的作品。黄米胡同南边被中国美术馆挡住,故为死胡同。
东城区政府网介绍,黄米胡同,中国美术馆北侧,呈南北走向的死胡同。北起美术馆后街,南不通行。全长 196米,宽6米,沥青路面。黄米胡同,清代属正白旗,称黄米胡同。民国后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牛排子胡同并入,“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首创路二条,后恢复原名。5号、7号、9号原为带花园的大宅院,名为半亩园,是清代遗留至今较为著名的私家园林之一。其东边是住宅,西边是园林。正堂题名“云荫堂”,中设流云槎,为康熙时物。正堂旁有拜石轩、曝画阁、近光斋、退思斋、赏春室、凝香亭等建筑。云轩堂南有“流波华馆”。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江南河道总督麟庆购得一所旧园,请良工修复,历时两年建成,取名“半亩园”。半亩园采取比较灵活的对称布局。今半亩园和美术馆后门接通,联成一组专门展览美术作品的建筑群,半亩园部分专门用于展出中国字画、石砚、印章和盆景等实物。现胡同内多为居民住宅。
黄米胡同
黄米胡同北口
半亩园是清初陕西巡抚贾汉复所居之地。清初著名的戏剧家和造园家李渔是贾汉复的幕僚,故为其设计。李渔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不拘成见,一榱一椽,必令出自己裁”。道光四十一年,此园为河道总督麟庆所居,并对宅院重新修缮,不仅恢复原貌,更增添许多景观,既简静清新,又铺陈古雅。游之观之使人心旷神怡,是半亩园的鼎盛时期。麟庆为官时,走遍中国,游历颇丰,晚年将自己的经历请画家绘出形成了鸿雪因缘图记共收图240幅,逐图撰写图记、其中记录了半亩园的全景图和局部图,也是现在研究李渔建筑思想的珍贵资料。麟庆后半亩园几次易手,民国时归瞿宣颖所有,1947年被天主教怀仁学会占用,当时园中尚有假山流水曲径园门等,但已荒芜破败。新中国成立后半亩园收归国有,50年代尚存,现在西边花园部分建了大办公楼,已无踪迹可寻。
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东华流韵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