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778):台基厂大街

标签:
台基厂大街前门东大街东交民巷东长安街辛丑条约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台基厂大街是南北向道路,北起东长安街,南至前门东大街,东西向的东交民巷与台基厂大街垂直相交。台基厂大街向北接王府井大街,向南接祈年大街。全长约 730米。
明朝时,台基厂大街南段称红厂胡同,北部为台基厂,俗称台吉厂,为堆放薪柴芦苇以及草料之处。景泰四年四年正月(1453年),草场失火,朝廷准备判典守者罪,后大理寺卿薛瑄为其辩解,最终未给典守者加罪。清朝时,北段东侧有裕亲王府及安郡王府。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北京后,此处成为列强的“保卫界”。法国人普意雅绘制的《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分布图》上,台基厂又叫哈特路。1947年北平市图中,南段称洪昌胡同,北段称台基厂。1949年后,两段合并,改称台基厂大街。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永革路。后来复名台基厂大街。
从北向南记录台基厂大街:
台基厂大街北端向北,过东长安街是王府井大街,大街西侧为北京饭店。
北京饭店
台基厂大街北口(近东长安街)
台基厂大街北口原来是清朝堂子的所在地。堂子始建于顺治元年(1644年),是满族皇室祭祀满洲诸神及如来、观音、关帝之处。主要建筑包括享殿、圜殿、神杆处。神杆有杆座七十三根,中央为帝、后杆座,左右两翼各为六行,每行六根,以未封皇子列于前面,以下依照爵秩排列有满族王公大臣的神杆。每遇国家发生大事,皇帝亲赴堂子告祭。《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东交民巷地区成为使馆区,清廷为保存面子,被迫将堂子迁至南河沿南口(今贵宾楼饭店)处。
贵宾楼饭店
意大利使馆旧址位于台基厂大街1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东交民巷建筑群一部分。现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使用。最初的意大利使馆于同治八年(1869年)设在东交民巷东口路北,与其他外国使馆相隔较远。义和团运动兴起,意大利使馆首当其冲,较早被攻克。后来意大利将使馆移到现在位置。意大利使馆的大门两侧是四面坡顶方形单层对称门房。院中的三栋楼宇风格各异。
意大利使馆旧址
松鹤楼,1984年开业
东交民巷小学
台基厂街景
圣弥厄尔教堂位于台基厂大街和东交民巷交叉路口东北角。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门向南开,门牌号为东交民巷甲13号。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后,定居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欧洲人显著增加,经过法国主教樊国梁与法国驻华领事协商,在现在的位置修建东交民巷天主堂。后期的建筑工作转由法国人斩利国负责。1904年,教堂竣工。这是传教士在中国修建的最后一座教堂。
圣弥厄尔教堂
法国使馆旧址位于台基厂大街和东交民巷交叉路口西北角。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东交民巷建筑群一部分。门向南开,门牌号是东交民巷15号。原为纯亲王府的宅地。咸丰十一年(1861年)成为法国使馆。
法国使馆旧址
比利时使馆旧址位于台基厂大街与前门东大街交叉路口东北,后门开在东交民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东交民巷建筑群一部分。现为紫金宾馆。比利时使馆旧址始建于同治五年(1866年)。现存建筑年代不详,其主楼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为英国都铎式风格。主楼前是一座大水池,四栋宅邸配楼在主楼前作东西对称布置。
比利时使馆旧址
台基厂大街南口
从台基厂大街南口看祈年大街
台基厂大街位置图(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