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713):米粮库胡同傅斯年等故居的位置

标签:
米粮库胡同陈垣傅斯年梁思成胡适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西城区米粮库胡同曾经住过陈垣、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胡适、徐悲鸿、徐志摩等。现在漫步米粮库胡同,原故居已难寻,能做的找找当年走在胡同里的感觉。
资料介绍,米粮库胡同东口路北以前是1923年陈宗藩建成的花园式住宅,取名淑园。30年代,辅仁大学校长陈垣、北大教授傅斯年均先后在淑园住过。
米粮库胡同东口路北
米粮库胡同2号
米粮库胡同4号
米粮库胡同8号
米粮库胡同10号
米粮库胡同
米粮库胡同不远处复建的地安门燕翅楼
2015年4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伟人出没的景山胡同》(刘选国)介绍:
穿过地安门内大街就到了米粮库胡同。胡同口立有军事管理区的铁牌子,走进胡同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北边院子就是邓小平故居5号院。继续向西,胡同向南拐一个弯,有一所米粮库小学在拐角,再直行向北拐弯西行,就插到了恭俭胡同。米粮库胡同住过的人有:1号,陈垣、傅斯年;3号,梁思成、林徽因;4号,胡适(有说还住过40号),徐悲鸿、徐志摩、丁文江等友人曾长期寄住在他家,但今天没有看到4号院门牌。
2011年12月13日中国新闻网引北京日报《北京胡适的五处故居:在缎库胡同与毛泽东会面》摘录:
1930年底,胡适一家在地安门内西大街米粮库胡同4号安居。这里南倚景山,北面靠近什刹海和钟鼓楼,却又闹中取静,是古都一方宝地。上世纪30年代初的北平乃至全国,正在忙着“祭孔”、“读经”。对此,胡适很反感,撰写文章“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刊发于《现代评论》(1934年)。他认为,无论“救国与复兴民族”,都需要“最高等的知识与最高等的技能”,但是仅靠几部儒家经典不起作用,只恐误事。于是他断言:“在今日妄谈读经,或提倡中、小学读经,都是无知之谈。”而辛亥革命以来“伟大的进步”,都不是“借重孔夫子”而得来。谈到人格与信心,他感言:“照我这十几年来的观察,凡受这个新世界的新文化的震撼最大的人物,他们的人格都可以上比一切时代的圣贤,不但没有愧色,往往超越前人。老辈中,如高梦旦先生、如张元济先生、如蔡元培先生、如张伯苓先生;朋辈中,如周怡春先生、如李四光先生、如翁文灝先生、如姜蒋佐先生:他们的人格的崇高可爱敬,在中国古人中真寻不出相当的伦比。这种人格只有在这个新时代才能产生,同时又都是能够给这个时代增加光耀的。”
2011年11月27日人民网引北京青年报《沿徐志摩陆小曼的爱情游胡同》摘录:米粮库胡同:徐志摩身前在北京最后的住处
1926年10月,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北海公园举办了婚礼。两个月后,为了躲避战乱,迁居上海。此后,徐志摩曾在上海、南京和的一些大学里担任教授。其间,他曾再次来到英国剑桥,在回国途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作——《再别康桥》。1931年初,由于“上海生活于我确实不相宜,再兼北方朋友多,加以再三的敦促”,徐志摩又回到了北京。春季开学后,任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便寄居在米粮库胡同4号的胡适家中。徐志摩住在楼上向阳的一大间,与胡适长子的房间相邻。这期间,他与陆小曼两地分居,因为生活和工作的需要,在六个月内在上海与北京之间来回奔波了八次……1931年11月11日,徐志摩乘飞机最后一次离开北京。离京后,徐志摩先到南京看望朋友,又到上海与陆小曼团聚。陆小曼不听劝告,坚持吸鸦片,二人发生争吵,徐志摩一怒之下离家出走。11月19日,徐志摩乘飞机返回北京的途中,因突遇大雾,飞机在济南郊外的党家庄触山坠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