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厚德东方
厚德东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2,351
  • 关注人气:3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2016-05-29 12:02:08)
标签:

天一阁

藏书楼

范钦

宁波

嘉靖

分类: 行万里路和阶段总结

在以前和现在都熙熙攘攘的某一处,在可遇难求的时刻,可能忽然发现周围空无一人。

在爱书者心向往之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刚刚还喧哗不止,找不到照相的角度。一瞬间忽然安静下来。

如陈子昂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16日发《登方泽坛图》、221日发《游未名湖图》、35日发《散步荷塘图》、47日发《想象夕月坛图》,再发《访天一阁藏书楼图》,一并纪念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天一阁正面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天一阁内部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天一阁前假山水池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天一阁背面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天一阁藏书楼与居住区之间的隔离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范钦像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天一阁院内风景

天一阁坐落为宁波月湖之西。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建成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一阁博物馆网站介绍说,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

范钦(1506—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今宁波)人。27岁时考取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范钦性喜藏书,游宦期间,每到一地,都特别留心搜访当地的文献。与其他偏重版本的藏书家不同的是,范钦重视当代人的著作,故其藏书以明刻本为主。范钦藏书处原名东明草堂,随着藏书的增加,原来的书库已不堪容纳,范钦遂决定在住宅的东面重建一书楼,即后来闻名于世的天一阁。天一阁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范钦临终时,把家产分为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天一阁及数万卷藏书。后由长子范大冲继承了天一阁,并遵守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祖训,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藏书的散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留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天一阁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它藏书楼所效仿。乾隆。乾隆南巡时,命人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的款式,以此为蓝本,在北京、沈阳、承德、扬州、镇江、杭州兴建了文渊阁等七座皇家藏书楼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从此名扬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