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29):访天一阁藏书楼图

标签:
天一阁藏书楼范钦宁波嘉靖 |
分类: 行万里路和阶段总结 |
在以前和现在都熙熙攘攘的某一处,在可遇难求的时刻,可能忽然发现周围空无一人。
在爱书者心向往之的宁波天一阁藏书楼,刚刚还喧哗不止,找不到照相的角度。一瞬间忽然安静下来。
如陈子昂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继 2月16日发《登方泽坛图》、2月21日发《游未名湖图》、3月5日发《散步荷塘图》、4月7日发《想象夕月坛图》,再发《访天一阁藏书楼图》,一并纪念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天一阁正面
天一阁内部
天一阁前假山水池
天一阁背面
天一阁藏书楼与居住区之间的隔离
范钦像
天一阁院内风景
天一阁坐落为宁波月湖之西。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建成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一阁博物馆网站介绍说,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
范钦(1506—1585年),字尧卿,号东明,浙江鄞县(今宁波)人。27岁时考取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范钦性喜藏书,游宦期间,每到一地,都特别留心搜访当地的文献。与其他偏重版本的藏书家不同的是,范钦重视当代人的著作,故其藏书以明刻本为主。范钦藏书处原名东明草堂,随着藏书的增加,原来的书库已不堪容纳,范钦遂决定在住宅的东面重建一书楼,即后来闻名于世的天一阁。天一阁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范钦临终时,把家产分为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天一阁及数万卷藏书。后由长子范大冲继承了天一阁,并遵守“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祖训,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藏书的散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保留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天一阁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它藏书楼所效仿。乾隆。乾隆南巡时,命人测绘天一阁房屋、书橱的款式,以此为蓝本,在北京、沈阳、承德、扬州、镇江、杭州兴建了文渊阁等七座皇家藏书楼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从此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