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660):姚家胡同陈寅恪故居

标签:
陈寅恪姚家胡同陈三立傅斯年陈寅恪故居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陈寅恪故居位于西城区姚家胡同3号。
门前无任何特别标记。
姚家胡同3号
姚家胡同3号
姚家胡同
西四北头条胡同
姚家胡同是南北向,北头与东西向西四北头条胡同相交
综合整理了有关这期间资料:
1925年,清华成立国学研究院。在研究院筹备处主任吴宓的积极推荐下,清华聘请时在柏林大学研究院学习的陈寅恪,与梁启超、王国维等一起成为国学院导师。
1926年7月,陈寅恪来清华报到,暑期过后正式开课。他为国学院学生讲授“西人之东方学之目录学”和“梵文”。到校后不久,陈寅恪迁居照澜院(老南院)2号,与赵元任为邻。
1928年8月,陈寅恪于唐筼在上海成婚。
期间,1927年6月2日,王国维自沉于昆明湖;1928年6月,梁启超因病辞去清华一切职务;赵元任只担任每周演讲吴语一小时的课程。1928年新学期起,陈寅恪力担重任。1929年国学研究院结束,陈寅恪转任历史系与中文系双聘教授,并为中文研究所、历史研究所分别开设佛经文学、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等专题研究课。1929年春,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由广州迁北平北海静心斋办公,傅斯年聘陈寅恪为该所历史组研究员、主任。
1933年左右,迎老父陈三立北上,兼顾清华和史语所的工作,陈寅恪租下姚家胡同3号住宅(陈寅恪清华故居见《北京瞬间(519):清华陈寅恪故居》)。陈三立(1853-1937年),字伯严,号散原老人,江西义宁人。进士出身,官吏部主事,参加过戊戌变法。陈三立与儿孙辈娱享天年,甚为含饴。陈家儿女周末与老人欢聚,遇天气晴朗之际,老人还同儿女们遍游京郊名胜西山、八大处等地。陈寅恪在此时有居住。
这期间(一说是1935年),陈寅恪一家搬进清华大学西院36号。在当时仅8岁的长女陈流求记忆里,“这段时期家中生活紧凑而有规律。父亲的书房不大,窗前放下的那张深褐色书桌可不小,靠墙是高高的书柜,还铺设了一张小铁床,屋内很挤,孩子不可进去玩。”授课之余,之于佛经用力最勤,每晚伏案工作不辍。同时,坚持每周进城向外国教师钢和泰学习梵文,并做学术讨论。
1937年,陈三立逝世,在北京四年间皆居于姚家胡同3号。陈三立逝世一个多月后,陈寅恪一家于1937年11月3日,离开姚家胡同3号去长沙。
有关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