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556):南池子大街皇史宬

标签:
皇史宬南池子大街皇家档案馆砖石结构大杂院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皇史宬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家档案馆,又称表章库,位于天安门东边的南池子大街南口东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几张在皇史宬拍摄的照片,感觉庄严肃穆。有点遗憾的是,目前皇史宬不对公众开放。
皇史宬
皇史宬南墙
皇史宬北墙
皇史宬(图片来源:网络)
皇史宬始建于明朝嘉靖十三年(1534年),建成于明嘉十五年。
皇史宬全为砖石结构。主要建筑有皇史宬门、正殿、东西配殿、御碑亭等,四周围以朱墙。皇史宬门额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
正殿建在高 2米的石台基上,绕以汉白玉护栏,面阔9间,黄琉璃筒瓦庑殿顶,拱券式无梁建筑。额枋、斗拱、门、窗均用汉白玉雕成,额枋上施描金旋于彩画。殿门5洞,均为两重。室内有高2米的汉白玉石须弥座,上置雕云龙纹镀金铜皮樟木柜152个。山墙上有对开的窗,以使空气对流。其结构具有防火、防潮等特点,是一座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三者兼备的重要文物建筑。
皇史宬主要收藏皇族的玉牒,历代皇帝的实录、圣训(宝训)等。这些档案均存放在金匮内。室内金匮明代有20台,清雍正时增至31台,同治时为141台,光绪时为153台。清代还把107颗将军印信存放于皇史宬,另贮《大清会典》等。
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金匮石室”的制度。《汉书·高帝纪下》记载:“与功臣刻符作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所谓“金匮”,即是铜制的柜子;所谓“石室”,就是用石头砌筑的房子,其目的均是为了防火,让其保存的珍贵档案,能永久地保存下去。尔后历代档案库,均因袭秦、汉旧制,而又各有所发展,供保存各朝皇帝的“实录”、“圣训”、“玉碟”之类的皇家档案。
直到有一天走进皇史宬西墙(近南池子大街)南边的门,才大吃一惊。
皇史宬西墙(近南池子大街)南边的门内部
现状为大杂院
门外的提醒文字
皇史宬西墙(近南池子大街)北边的门有一个缝,可以依稀看见辉煌。
皇史宬西墙(近南池子大街)北边的门
附录几张有关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