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599):北京人艺初创之地

标签: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曹禺焦菊隐老舍郭沫若 |
分类: 北京瞬间近当代 |
1952年6月12日晚,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大会东城区史家胡同56号(今20号)院内举行。
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中央戏剧学院院长欧阳予倩、副院长张庚、李伯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廖沫沙、市文联主席老舍等出席。副院长欧阳山尊主持大会,副院长焦菊隐报告建院筹备经过。吴晗代表北京市政府宣布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并宣布曹禺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焦菊隐、欧阳山尊为副院长,赵起扬为秘书长。
现在的20号,是北京人艺宿舍。西邻的史家胡同博物馆,有对北京人艺初创历史的介绍。南面的干面胡同21号,为焦菊隐故居。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网站介绍,自建院以来共上演了古今中外不同风格的剧目300余部。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剧院以演出郭沫若、老舍、曹禺和田汉的剧作而闻名于世,其代表性的剧目有《龙须沟》、《虎符》、《蔡文姬》、《武则天》、《茶馆》、《骆驼祥子》、《雷雨》、《日出》、《北京人》、《关汉卿》以及外国剧目《悭吝人》、《伊索》、《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著名戏剧家焦菊隐先生曾担任剧院的总导演。在长年的艺术实践中,剧院诞生了以于是之、刁光覃、舒绣文、田冲、朱琳、童超、郑榕、蓝天野、董行佶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史家胡同20号,现为北京人艺宿舍区
曹禺先生北京人艺院长工作证,史家胡同博物馆
焦菊隐故居,干面胡同21号
焦菊隐像和其创办的北平中华戏剧学校戏服
史家胡同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