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535):地安门

标签:
地安门北京中轴线天安门雁翅楼复建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地安门是北京中轴线上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清皇城北门.
与地安门相对的是皇城的南门天安门。南北互相对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
地安门在景山以北,鼓楼以南。1954年拆除。
地安门内大街
最南端为景山
地安门外大街
最北端为钟鼓楼,工地为建设中地安门百货
地安门西大街
从地安门十字路口向西看
地安门东大街
地安门十字路口
地安门是北京皇城四门之一。皇城正门称天安门(明称承天门),东称东安门,西称西安门,北称地安门。
地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原名北安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北安门为地安门。顺治九年(1652年)重修。整体建筑为宫门式砖木结构,面阔七间,中央三间为通道,左右各两间作为值房,其规制与西安门完全相同。为便利交通,1913年、1923年将地安门东西两侧的皇城墙拆除。
1954年底至1955年2月,以整治道路交通为由拆除地安门及雁翅楼。1955年,有关部门将地安门拆除所得的门窗、柱子、过梁、柁、檩等构件编号造册,连同砖石及琉璃瓦等构件运往天坛,计划在天坛内北侧原样复建地安门及雁翅楼。但是后来因为天坛内发生火灾,堆放的地安门及雁翅楼木质建筑构件全部被烧毁,复建地安门和雁翅楼的计划遂终止实施。拆除所得的建筑材料后来用于修建天坛北门。
2005年,多位文史学家提议复建地安门及雁翅楼。2012年,北京市启动名城标志性历史建筑恢复工程,地安门雁翅楼复建工程是其中的一项。2013年5月16日,地安门雁翅楼复建工程启动。不过因现有条件所限,位于东侧的雁翅楼被安乐堂胡同和部分民居所挡,只复建了4间;西侧的雁翅楼也受到路边商铺的影响,只恢复了10间。因此,此次复建并没能再现当年雁翅楼的完整容貌。为与原有的雁翅楼区别,原歇山屋面改为悬山屋面,并做断头处理。
地安门西中国书店
地安门东中国书店
疑似地安门老照片(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