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容若(52):三位不同朝代皇帝的老丈人

(2016-03-23 12:16:38)
标签:

北周

独孤信

国家博物馆

历史

杂谈

分类: 纳兰容若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区有北周独孤信墓志,书法展区有北周独孤信墓志拓本。这是很特殊的安排。书法展区介绍说墓志文字端正秀丽,清晰精整,轻快含蓄。

查资料,独孤信的独特远不止于此。

 

独孤信是北周、隋朝、唐朝三个王朝皇帝的岳父,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两位著名皇帝的外公,也是纳兰容若第一部词集是《侧帽词》中“侧帽”的源头。

所谓侧帽风流,语出《北史·独孤信传》: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人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其为邻境及士庶所重如此。”墓志是1953年出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比纳兰要幸运一点,可以看到这个1000多年前的墓志。

 

独孤信长女是北周明敬皇后;第四女是唐朝元贞皇后;第七女是隋朝文献皇后。

--北周明敬皇后(?-558年),北周明帝宇文毓妻。北周建立后,宇文毓接替弟弟宇文觉成为北周第二个统治者,独孤氏成为王后,不久去世,葬于昭陵。宇文毓尊为皇帝后,追封独孤氏为皇后。宇文毓去世后,加谥为明敬皇后。

--唐朝元贞皇后,嫁给唐国公李昞。生梁王李澄、蜀王李湛、李洪、唐高祖李渊。李昞(536—572年),南北朝时期北周人,唐朝开国君主李渊的父亲,妻为元贞皇后。551年,李昞承袭为陇西郡公,564年,加封唐国公。曾任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李昞死后谥唐仁公。李渊登位后,他被尊为皇帝,庙号唐世祖,谥号元皇帝。

--隋朝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4—602年)。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嫡长子杨坚。同年父亲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独孤伽罗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以期为夫消祸;周隋交替之际,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之后拜为隋王妃、隋王后;隋朝开国乃为皇后。宫中并尊帝后为二圣。儿子隋炀帝杨广。

 

独孤信(502-557年),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北朝(386-581年)期间人。

本名独孤如愿,字期弥头,鲜卑族,北周时期云中(今大同)人,史称“美容仪,善骑射”。少年时代喜爱修饰,讲究穿戴,故在军营之中享有“独孤郎”之美称。

独孤信初为葛荣部下,葛荣失败后,投归尔朱荣。

528年,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杀胡太后和王公大臣,立元子攸为孝庄帝。

随孝武帝西行,授爵浮阳郡公。

532年,高欢脱离尔朱氏,立元修为孝武帝。

534年,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南阳王元宝炬为文帝,建立西魏。

高欢立元善见为孝静帝,建立东魏。北魏一分为二。

 

西魏建立后,独孤信任卫大将军、都督三荆州诸军事、大都督、荆州刺史等职,用以招抚被东魏所占据的荆州的百姓。大败东魏弘农郡守田八能、都督张齐民、刺史辛纂,于是平定三荆。不久,东魏又派高敖曹等率军突至。独孤信认为敌众我寡,率部逃到南梁,在南梁居住了三年。

大统三年(537年)才回到长安。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有损国威,便上书请求治罪,得到了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宽宥,任命为骠骑大将军,加侍中,使持节、仪同三司和浮阳郡公的官爵照旧。

后随丞相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率军与冯翊王元季海进入洛阳。颍、豫、襄、广、陈留等地相继诚心归附。

大统六年(540年),东魏侯景侵犯荆州,宇文泰命其与李弼出兵,侯景撤军后,独孤信担任大使,抚慰三荆。

大统十六年(550年),西魏大军东讨,独孤信率领陇山以西数万人随军。升任尚书令。六官建立后,任大司马。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西魏恭帝拓跋廓被迫禅位于宇文泰507—556年)之子宇文觉。宇文觉即位,建立北周,是为孝闵帝。升任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

557年,楚国公赵贵被处死后,独孤信以同谋罪被免职。不久,晋公宇文护(513572年)想杀掉他。由于独孤信一向很有名望,宇文护不打算公开他的罪过,就逼迫他在家自尽,独孤信时年五十五岁。

纳兰容若(52):三位不同朝代皇帝的老丈人
纳兰容若(52):三位不同朝代皇帝的老丈人
纳兰容若(52):三位不同朝代皇帝的老丈人
纳兰容若(52):三位不同朝代皇帝的老丈人

北周独孤信墓志

北周元年(557年),1953年陕西咸阳出土

纳兰容若(52):三位不同朝代皇帝的老丈人
纳兰容若(52):三位不同朝代皇帝的老丈人
纳兰容若(52):三位不同朝代皇帝的老丈人

北周独孤信墓志拓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