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77):北宋皇陵和衙署遗物

标签:
北宋皇陵洛阳北宋衙署河南巩义巩义市博物馆洛阳博物馆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国家博物馆“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看北宋皇陵和衙署出土文物。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巩义市西村、芝田、孝义、回郭镇一带,北临黄河、南依嵩山。除被金人掳走的徽、钦二帝外,北宋其余七帝均葬于此。另有皇后陵21座,亲王、公主、皇子皇孙、诸王夫人墓144座,名将勋臣墓7座,各帝系子孙墓200余座。
玉册(5枚)
北宋(960—1127年)
1985年河南巩义北宋皇陵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这件玉册出土于宋太宗皇后、宋真宗生母元德李皇后墓。玉册又称玉策,古代用玉版制作之册书。古制,帝王以玉册用以祭祀告天和作皇帝即位册文,亦用于册命太子及后妃。
宋太宗赵光义(939年-997年),字廷宜,北宋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后,赵光义登基为帝。(烛影斧声,《续湘山野录》)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包括打到北京西直门的高粱河之战),从此对辽采取守势。993-996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建立大蜀政权。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葬永熙陵。
李贤妃李氏(943年—977年),真定人,乾州防御使李英的女儿。宋太祖听说李氏有容德,为太宗聘之。开宝年间,封陇西郡君。宋太宗即位,进封夫人。生皇女二人,皆早亡,次生楚王赵元佐。李妃曾经梦日轮逼己,以裾承之,光耀遍休,惊而悟,后来生下宋真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卒,时年三十四岁。
石刻人头像
北宋(960—1127年)
河南巩义北宋皇陵出土
巩义市博物馆藏
灰陶垂兽
北宋(960—1127年)
1991—1992年河南洛阳北宋衙署庭园遗址出土
洛阳博物馆藏
汉唐网介绍,1992年在洛阳发掘出北宋衙署庭园遗址,是目前我国古城中首次发现宋代园林,其保存情况之好、保存面积之大,前所未见,为研究宋代大型官府衙署的建筑布局的整体风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例。
衙署庭园遗址东西两侧是2条长廊,宽 4.5米,长达50余米。两廊中部偏南,有一条连接二者的东西向花砖路。花砖路中部有一东西向门楼基址,门址北侧与一条南北向的夯土墙相接。夯土墙长38米,宽1.75米,将庭园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有一花榭,其基址长5.37米,宽4.4米。在花砖路南侧有一长方形蓄水池和两座并排的殿亭基址,其中一座长9.4米,宽7米,台基上并列着四排磉墩。
衙署门址位于庭园以南40米处,由地袱石、门扉结构、车道和踏道组成。车道由两排平行的石条组成,石条的中线间距1.55米,即为当时车轨的宽度。该门址建于夯土之上,两侧设地袱石、门扉结构、车道和踏道组成。
车道由两排平行的石条组成,石条的中线距离1.55米,即为当时车轴的宽度。该门址建于夯土之上,两侧设地袱石以立排柱,中有车道和踏道,横中部有严谨的门扉结构,应属于宋《营造法式》中所述的在地袱石之上立有排叉柱的“过梁式”木构门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