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313):西周组玉佩和玉覆面

标签:
组玉佩玉覆面三门峡虢国墓地河南博物院西周晚期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国家博物馆“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看西周组玉佩和玉覆面。其主人虢季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的卿士、虢国的一代国君虢文公。
组玉佩
西周晚期
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国家博物馆网站信息:
这件七璜组玉佩由七件从下至上大小依次递减的龙纹璜及上部一件人龙合纹佩组成,每层间以玛瑙和琉璃串联而成。
在周代的社会生活中,组玉佩是贵族身份在服饰上的体现之一,身份越高,组玉佩越复杂且越长。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贵族间所标榜的步态有关,身份越高,步子越小,行走越缓慢,越发显得气派出众,风度俨然。而穿戴组玉佩则意在“节步”。贵族佩戴组玉佩时,需行有节度,方能使得佩玉相撞清鸣动听,美其容貌与礼仪。这件组玉佩出土于三门峡虢国墓地2001号墓,其墓主人虢季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的卿士、虢国的一代国君虢文公。
玉覆面
西周晚期
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
河南博物院藏
国家博物馆网站信息:
整套玉器由58件玉器组成,包括14件构成五官的弧形、圆形、梯形厚玉片和44件构成面部外围轮廓的三角形、梯形薄玉片。
玉覆面属于一种古代葬玉,以若干玉片拼成人的面部形象,缀饰于丝织物之上,然后覆盖于死者面部,以护佑其面容不朽。在中国历史上,玉覆面的使用始于西周时期,延续至汉唐以后。在不同历史时期,曾使用不同称谓指代此类器物,如“瞑目”、“覆面”、“面衣”、“面罩”、“面具”等。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的这件玉覆面是中国时代最早的覆面之一,该器结构完整、形制规范、工艺考究,为研究西周时期的殓玉制度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