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5):罗马尼亚珍宝(五)

标签:
罗马尼亚珍宝罗马尼亚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博物馆中世纪 |
分类: 芝加哥印象和看世界 |
罗马尼亚文化部、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主办,罗马尼亚国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罗马尼亚珍宝”展于2016年1-5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整理参观的资料,这是了解一个不熟悉民族的机会。
国家博物馆专栏将展览分为五个部分,录网站文字介绍:
5-5、东西方交汇处的罗马尼亚文明:中世纪至近代早期
中世纪时,罗马尼亚居民分布在西部和西北部的特兰西瓦尼亚、东南部的多布罗加、东部和东北部的摩尔多瓦,以及南部的瓦拉几亚四个行省。公元11—13世纪,特兰西瓦尼亚并入匈牙利王国。公元14世纪初,巴萨拉布一世建立瓦拉几亚公国,统一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各政治力量,并于公元1330年击退匈牙利的入侵。14世纪中叶,摩尔多瓦公国建立。
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势力扩张至多瑙河岸,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两公国受到威胁。罗马尼亚的统治者诸如瓦拉几亚大公老米尔恰、“吸血鬼”弗拉德三世•德古拉和摩尔多瓦斯特凡大公先后组织抵御奥斯曼帝国的入侵,一直持续至15世纪末。各公国最终沦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但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却一直保有自治权及政治、宗教机构。但两公国每年须向帝国纳贡并执行与帝国利益相一致的对外政策。此后几个世纪,奥斯曼人的统治变得日益严苛。公元16—17世纪末,特兰西瓦尼亚先后并入奥斯曼帝国与哈布斯堡帝国。
公元16—17世纪,瓦拉几亚和摩尔多瓦数次掀起反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暴动,但都未能摆脱属国的命运。公元1594—1600年,瓦拉几亚大公“勇敢者”米哈伊发动反奥暴动,统一了罗马尼亚,但不久之后随着他被刺身亡,新国家亦随之分崩离析。18世纪初,瓦拉几亚与摩尔多瓦共同反抗奥斯曼帝国,并先后与哈布斯堡王朝和沙皇俄国结盟。直至1821年后,罗马尼亚各公国大公们在瓦拉几亚联合发起一次反奥斯曼帝国的暴动,成功夺回统治权。
“耶稣受难”木雕像
中世纪中欧风格(公元1200—1400年)
卢日县克卢日-纳波卡市出土
“耶稣受难”是基督教文化中的核心价值所在。耶稣受刑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以自己的死亡和复活来救赎人类的罪恶。在耶稣的图像学系统中,表现“耶稣受难”形象的作品数不胜数,木雕作品亦十分众多,造型各异。此件 “耶稣受难”木雕采用的是最为常见的造型。人像由椴木雕刻而成,全身用白粉浆涂绘。从其体量推测,这尊小雕像应该是小型教堂或信徒家中使用的圣像。
博扬三联祭祀木雕装饰
锡比乌县博扬村福音派教会教堂(公元1450—1500年)
特兰西瓦尼亚作坊制作
锡比乌市布鲁肯塔尔国家博物馆
“三贤士朝圣婴图”陶炉砖
中世纪罗马尼亚本土风格(公元1400—1500年),瓦拉几亚公国作坊烧制
可能出土于布加勒斯特市伯内亚萨遗址
普拉霍瓦县历史与考古博物馆
“三贤士朝圣婴图”系由《马太福音》所载故事演绎而来。耶稣出生时,有几位贤者前来朝拜。一般认为,三位贤者并非确数,有可能是一群贤者来朝拜。传说他们是研究天文星象学的术士。“三贤士”献给耶稣三样礼物:黄金、乳香、没药,它们分别象征着王位、神性与死亡。有人根据这三种礼物推测,“三贤士”有可能来自东方的阿拉伯世界,亦又称“东方三贤士”。
在早期基督教传说中,对此传说加以渲染,将他们塑造成来自东方的三个国王,并分别起名为加斯帕尔、梅尔基奥及巴尔萨扎。亦有称“三贤士朝圣婴图”是基督教艺术创作中十分常见的题材。
附一些国家博物馆网站上没有单独介绍的这一时期的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