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14):上海看吴王阖闾光剑

标签:
上海博物馆吴王光剑阖闾伍子胥孙武 |
分类: 行万里路和阶段总结 |
在上海博物馆,安静地立着一柄青铜剑。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仿佛可以听到厮杀的刀剑声。
春秋吴王光剑为春秋晚期的青铜器,为春秋时期吴国君至光所用。安徽南陵县出土文物。剑总长77.3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二道环棱形箍。剑身有脊。近腊处有两行阴刻篆字铭文:“攻吾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戍人。”
吴王光剑,上海博物馆藏
据介绍,吴王光剑还有其它传世品。
关于上海博物馆所藏越王光剑,查到2005年新民晚报的报道:据新华社合肥2月20日专电(马起来熊润频)安徽省博物馆收藏的国宝吴王光剑曾在出土后折为数段,历经12载春秋,“断剑”重圆,剑锋依旧。1972年初夏的一天,安徽南陵县三里乡吕山村村民在村后挖土平整晒谷场时,挖出一把铜剑,剑刃锋利,铜剑闪光。在场的几个农民你争我夺,不小心把剑身掰成数段。6年后,吕山村一农民将当年所得的3段残剑卖给了一浙江商贩,此事被县文化馆得知,迅速将这3段铜剑追回。1984年,金坑村一位村民将自己收藏12年的3段铜剑主动交给了南陵县文物普查人员。文物人员将前后6段残剑一接对,立即惊呼:完全吻合!在青铜器专家的修复下,这把断成6段,分离了12年的青铜古剑终于合六为一,剑上12阴刻镶嵌篆书金字铭文也完整出现在人们面前。从铭文得知,此剑是春秋末吴国君主阖闾在位时期所造,因吴王阖闾名光,故此剑称为“吴王光剑”。吴王光剑埋藏地下2000多年,至今仍青光熠熠,锋利无比。
吴王阖闾的名字与伍子胥、孙武等相联系,好像反而被后者盖住了光;对现代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吴王阖闾(?―前496年),一作阖庐,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吴王诸樊之子(《左传》作吴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前514年―前496年在位。前515年,吴王阖闾派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吴国王位。吴王阖闾执政时期,以楚国旧臣伍子胥为相,以齐人孙武为将军,使国势日益强盛。前506年,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率领下,从淮水流域西攻到汉水,五战五胜,攻克楚国都城郢都,迫使楚昭王出逃。后楚臣申包胥入秦乞师,在秦廷哭了七天七夜,才使秦出兵助楚复国。前496年,吴王阖闾在与越国槜李之战的中,被越大夫灵姑浮挥斩落他的脚趾,重伤而死。
其子吴王夫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