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2016-02-21 15:39:05)
标签:

林逋

苏轼

穿越时空唱和

行书自书诗卷

历史

分类: 北京瞬间汉唐宋书画

在石渠宝笈特展上,看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有苏轼书七言古诗一首,且注明是书于林逋诗后,非牵强拼接。

查资料林逋卒于1028年,苏轼生于1037年。是穿越时空的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展出情况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实际上,苏轼手迹也是题跋,是一种在平视位置的题跋。这一点,和很多题跋有巨大区别。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林逋行书自书诗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林逋行书自书诗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苏轼书七言古诗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苏轼书七言古诗局部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题跋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纸本

纵三二厘米横三〇二·六厘米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贮宁寿宫八玺全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北京瞬间(239):宋林逋和苏轼穿越时空唱和

宋林逋行书自书诗卷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林逋(967-1028年),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北宋初年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性恬淡好古,初游江、淮间,后归隐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善诗文书画,又酷爱梅花、仙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卒后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著有《和靖集》。

款署“时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孤山北斋手书,林逋记”。

《自书诗卷》为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的存世唯一长篇巨制,是应“殿直丁君”之请录写自作五言(一首)、七言(四首)诗,共五首。“殿直”在宋代是负责仪卫监察一类的官员。“丁君”应是林氏的旧识好友。时值“皇上登宝位岁夏五月”,即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丁君由沂(山东)到闽(福建)路过杭州,特地拜访林逋,那年林逋五十七岁。此卷与杨凝式、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点画多用尖峰入笔,转折棱角分明,与其诗格、人品完美结合,给人以清新、静逸、脱俗之感。

卷后附苏轼(书七言古诗一首,无年款,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间苏轼(时年约五十四岁)第二次到杭州做刺史时所书。此书藏锋敛锷,姿媚可爱,是罕见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珠联璧合,实为难得的珍宝。

此卷有清乾隆皇帝用苏轼原韵赋诗五首及题记一则,又有明王世贞、王世懋,清王鸿绪、董诰四家题跋。曾经清王鸿绪、安岐、乾隆内府收藏。

宋内府《宣和书谱》、明汪珂玉《珊瑚网书凭》、詹景凤《东图玄览》,清顾复《平生壮观》、吴其贞《吴氏书画记》、安岐《墨缘汇观·续编》、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高士奇《江村销夏录》、吴升《大观录》、阮元《石渠随笔》等著录。末代皇帝溥仪出宫前,将其“赏溥杰”,一九五三年回归故宫博物院。(李艳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