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

(2016-02-02 07:50:05)
标签:

十大书画

王珣

伯远帖

东晋

三希堂

分类: 十大书画和历史传承

                           十大书画(1-1)

                         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

 

十大书画系列记载自己见过并评价为“最精品”的中国书画作品,准备将要记录在这一系列的作品总数在20件以内。

网上有“十大传世名画”、“十大传世书法”之类,似乎权威性不强。

 

第一件作品是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迄今为止晋人墨迹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迹。

2015年秋,在石渠宝笈特展武英殿展区看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

 

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

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

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局部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

石渠宝笈特展网站介绍:

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

纸本

纵二五· 一厘米 横一七·二厘米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贮三希堂,钤五玺

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十大书画(1-1):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

东晋王珣行书伯远帖卷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王珣(350-401年),字元琳,小字法护,又称阿爪、东亭,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出身名门望族,祖王导、父王洽均为朝廷重臣。王珣早年追随桓温,为其重用。晋安帝司马德宗(397-418年在位)初年,官拜尚书令,封卫将军。五十二岁病卒,谥穆献。

王珣富于才学,雅好典籍,以词翰著称,被赞为“神情朗悟,经史明徹,风流之美,公私所寄”。王珣于书法乃家学世范,其祖、父均有书名,弟王珉更长于书法,名气超过王珣。与此同时,东晋士人崇尚书法之风异常浓郁,王、谢、郗、庾等大族,书家辈出,各尽神奇,王珣的书法正是晋人风度、江左风华的最好体现。

《伯远帖》是一封问候友人病况的书信。书法痩劲古秀,顿笔含章草遗意,与王羲之早期作品《姨母帖》接近。行笔出入顿挫,锋棱俱在,劲健纵横,潇洒古淡,意境悠游恬淡。

《伯远帖》是迄今为止晋人墨迹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迹,备受世人珍视。

此帖宋代入徽宗宣和御府。明代,董其昌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在京城获观此帖,于后隔水题跋称:“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七年后王肯堂在新安吴新宇处获观此帖并作跋。清初《伯远帖》归安岐所有,著录于《墨缘汇观》。后入藏内府。乾隆帝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异常珍重,将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旧贮乾清宫,今移贮三希堂)、王献之《中秋帖》(贮御书房,今移贮三希堂)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命董邦达绘图于卷尾余纸,沈德潜作《三希堂歌》识于卷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刻入《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1924年年,逊帝溥仪出宫时,《伯远帖》与《中秋帖》流出宫外,后辗转为鉴藏家郭葆昌所获。郭去世后二帖由其子郭昭俊拥有。1949年年郭昭俊为借款将二帖在香港抵押,1951年年抵押到期而郭家已无力赎回。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最终由国家出资购回,《伯远》《中秋》二帖得以复归紫禁城。

宋徽宗内府《宣和书谱》、吴其贞《书画记》、顾复《平生壮观》、安岐《墨缘汇观》等书著录。(华宁)

故宫网站藏品栏目介绍:

王珣行书伯远帖

《伯远帖》,晋,王珣书,纸本,行书,5行共47字,纵25.1cm,横17.2cm

《伯远帖》是晋王珣(350—401)写的一封信。原文:珣頓首頓首,伯遠勝業情期群從之寶。自以羸患, 志在優遊。始獲此出意不剋申。分別如昨永爲疇古。遠隔嶺嶠,不相瞻臨。

卷前引首有乾隆御书:江左風華四大字,上有乾隆御笔一玺。并御题:唐人真迹已不可多得,況晉人耶!內府所藏右軍快雪帖,大令中秋帖,皆希世之珍。今又得王珣此幅繭紙家風信堪並美!幾余清賞亦臨池一助也。御識。乾隆宸翰涵虛朗鑒二玺。

前隔水御书:家學世範,草聖有傳,宣和書譜”12字。下有:乾隆宸翰幾暇臨池耽書是宿綠三玺。

又御识:乾隆丙寅春月,獲王珣此帖,遂與快雪中秋二迹並藏養心殿溫室中,顔曰:三希堂,御筆又識,钤二玺。

后隔水上有明董其昌跋,后有乾隆御绘枯枝文石,并识:王珣帖與其昌跋皆可寶玩,即裝池側理亦光潤堪愛,漫制枯枝文石以配之。乾隆丙寅春正,長春書屋御識,钤几暇怡情一玺。后有墨云一玺。

卷尾敕董邦达绘图,邦达有记,又有沈德潜三希堂歌

卷后有董其昌、王肯堂题记。

本幅前后有古半印二,漫漶不可识。清代所钤宝玺有:石渠寶笈乾隆鑒賞乾隆御覽之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養心殿鑒藏寶诸玺。

收传印记上钤有郭氏觶齋秘笈之印

此帖与陆机(261-303年)《平复帖》为现今仅存的两件晋代名人法书。

王羲之作为书圣,垂范百代。但他的书作只以临本、摹本和刻本的形式流传,没有一件真迹传世。王氏家族世代擅书,名家辈出,然命运亦大抵相同。唯羲之族侄王珣有此短笺留在人间,实在是不幸中的大幸。我们可以从中窥见二王行草书使转用笔的精微之处,这是刻帖和双勾填墨摹本所无法传达的。

王珣本人有书名,此帖风神俊朗,潇洒流利,在王氏家族书风的基础上自具面目,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王珣《伯远帖》自乾隆十一年(1746年)进入内府,经乾隆品题,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并藏在养心殿西暖阁内的尽间,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乾隆十二年又精选内府所藏魏晋唐宋元明书家134家真迹,包括三希在内,摹勒上石,命名《三希堂法帖》。在西苑的北海建阅古楼,把上述刻石嵌在楼内墙上,拓本流传以示临池之模范。三希原件仍藏在养心殿三希堂。

1911年以后至1924年溥仪出宫以前,《伯远帖》、《中秋帖》曾藏在敬懿皇贵妃所居的寿康宫,溥仪出宫之时,敬懿皇贵妃将此帖带出宫,后流散在外1950周恩来总理指示将《伯远帖》、《中秋帖》购回,交故宫博物院收藏。曾经公开展览,并已影印出版。

《宣和书谱》《画禅室随笔》、《书画记》、《平生壮观》《墨缘汇观》《式古堂书画汇考》《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笈·初编》、《古书画过眼录》等书著录。 撰稿人:朱家溍 200912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