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三国(29):魏晋风度嵇康

(2016-02-04 08:06:15)
标签:

嵇康

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

三国

思旧赋

分类: 寻访三国和古人

在鲁迅故居,看见其校勘《嵇康集》的资料。

鲁迅对嵇康是非常欣赏的,花了很大的工作校勘《嵇康集》。鲁迅博物馆展品注释介绍,1913-1931年期间先后校勘十次。

寻访三国(29):魏晋风度嵇康
寻访三国(29):魏晋风度嵇康
寻访三国(29):魏晋风度嵇康
寻访三国(29):魏晋风度嵇康

鲁迅校勘《嵇康集》资料,北京鲁迅博物馆

近期翻看的,是中华书局2015年版《嵇康集校注》,由戴明扬先生(1902-1953年)校注。出版说明介绍,近世校勘嵇康集者,前有鲁迅、马叙伦、叶渭清等,至戴氏始通注全书。戴1948年起在四川大学任教。

寻访三国(29):魏晋风度嵇康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中华书局

嵇康(224-263年),字叔夜。先世避仇,从会稽上虞迁至铚县(今濉溪县临涣镇)。三国时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理论家,在魏国曾做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魏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除掉曹爽集团,独揽曹魏中央大权。在这前后,嵇康同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隐居山阳(今河南修武县境)竹林,史称竹林七贤。

魏晋风度。

 

晋书·嵇康传(摘录)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初,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颖川钟会,贵公子也,精练有才辩,故往造焉。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及是,言于文帝曰: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帝既昵听信会,遂并害之。

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时年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帝寻悟而恨焉。

初,康尝游于洛西,暮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夜分,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康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绝伦,遂以授康,仍誓不传人,亦不言其姓字。

 

世说新语

刘庆义(403-444年)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曰:“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先有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后有成语“嵇绍不孤”)

钟士季精有才理,只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锤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清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思旧赋

向秀(约227—272年)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

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

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

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

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

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

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

托运遇于领会兮,寄余命于寸阴。

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

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年轻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它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在南京六朝博物馆,看见错版竹林七贤。错版也进博物馆,说明竹林七贤的影响力。寻访三国(29):魏晋风度嵇康

错版竹林七贤砖雕,南京六朝博物馆

在国家博物馆,看见竹林七贤砖画拓本,有抚琴的嵇康。

寻访三国(29):魏晋风度嵇康

南京出土竹林七贤砖画拓本(抚琴的嵇康),国家博物馆展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