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2016-02-28 17:10:26)
标签:

石渠宝笈

康熙

雍正

乾隆

镂月开云

分类: 北京瞬间西山和校园

康雍乾盛世(1662-1799年)经历了康熙(1654-1722年)、雍正(1678-1735年)、乾隆17111799年)三代皇帝,又称康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起点。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二十五日康熙、雍正、乾隆在圆明园的镂月开云聚会。2015年,三人又相聚在石渠宝笈特展延禧宫展区。

 

玄烨(1654-1722年),即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氏,顺治皇帝第三子。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生于紫禁城景仁宫,1662年年登基,统治中国长达六十一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逝于畅春园斋宫,年六十九岁。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康熙皇帝画像,故宫博物院

胤禛(1678-1735年),即清世宗雍正皇帝,爱新觉罗氏,康熙皇帝第四子,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于紫禁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1723年年登基,在位十三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逝于圆明园。

弘历(17111799年),即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氏,雍正皇帝第四字。1735年即位。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六十年(1795年),定明年传位,称太上皇。嘉庆四年(1799年)元旦,在乾清宫受贺礼。次日病危,正月三日去世。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乾隆皇帝画像(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石渠宝笈特展介绍,清人画弘历古装像轴,人物五官似出自郎世宁之手,而衣纹背景当是金廷标所画。

 

学术界对是否有康雍乾盛世有不同评价。这样也好,可以让我们认真研究历史。

三个皇帝与海淀的三山五园联系很多。康熙病逝于畅春园,雍正病逝于圆明园。根据记载,康熙首次见到乾隆是在圆明园。有一种猜想,康熙是因为喜欢弘历而将皇位传于四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二十五日康熙、雍正、乾隆在圆明园的镂月开云聚会

圆明园管理处网站介绍:镂月开云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后湖东岸南部,西邻九州清晏,是一处山环水抱的园中园。因以牡丹著称而得名牡丹台,在康熙朝后叶即是皇四子胤禛花园的主要景观之一。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月,康熙帝曾亲临此地赏花。乾隆九年更名镂月开云。本景有前殿三间。镂月开云殿南临曲溪,殿前以文石为坡,牡丹特盛,花开时争奇斗艳,煞是好看。乾隆御制镂月开云诗序云:殿以香楠为材,覆二色瓦,焕若金碧。前植牡丹数百本,后列古松青青,环以杂花名葩。康熙曾5次临幸圆明园游赏进宴,其中多在谷雨至小满之间牡丹盛开季节莅临。最末一次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三月二十五日,康熙专程来胤禛的藩邸赐园欣赏牡丹,陪同侍奉的还有年仅12岁的皇孙弘历。康熙见到聪明伶俐的小皇孙,异常高兴,传旨将弘历招入宫中培养。就这样,主宰中国命运长达130余年的康、雍、乾三朝天子,在这里汇聚一堂,盛开的牡丹记载了这一佳话。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圆明园镂月开云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逝于距离圆明园不远处的畅春园斋宫。

畅春园位于现北京大学西门附近。仅有恩佑寺、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残存。畅春园是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归来后启建。自畅春园落成之后,康熙皇帝每年约有一半的时间在园内居住,并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于园内清溪书屋。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时将其一并烧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畅春园再次遭到洗劫,园内树木山石均被私分殆尽。至民国时期,仅有恩佑寺、恩慕寺两座琉璃山门残存。恩佑寺山门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原为清初畅春园内的清溪书屋,康熙皇帝常宴寝于此,后死在这里。雍正即位后,为圣祖仁皇帝荐福,建恩佑寺于畅春园东垣。将书屋改为恩佑寺。现仅存山门。恩慕寺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乾隆时期,皇太后长期居住于畅春园,后于乾隆四十二年病逝,乾隆皇帝昭承家法以寄托哀思,在恩佑寺旁建恩慕寺。该寺布局限制与恩佑寺相同。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恩佑寺山门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恩慕寺山门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山门上石雕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逝于圆明园。

 

 

三个皇帝的共同爱好是书画。由于这一爱好,在石渠宝笈特展上,三个皇帝又聚在延禧宫二楼展区。康熙和雍正在一起,乾隆的隔了一段距离,有一点小小遗憾。

发一组关于康雍乾的资料(资料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康熙皇帝作品: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右一为,右起第四幅作品是那彦成画像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右一为那彦成画像,右三为斜展台上为英和画像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又一为英和画像,右四为清玄烨行书季冬南苑诗轴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清玄烨行书季冬南苑诗轴(右)、清胤禛行书三月三日得雨诗卷(左)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清玄烨行书季冬南苑诗轴

《石渠宝笈》著录名称:圣祖仁皇帝御笔季冬南苑诗

纸本

纵一三四·六厘米 横四九·二厘米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乾清宫贮藏

鉴藏宝玺:石渠宝笈所藏 宝笈三编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清玄烨行书季冬南苑诗轴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玄烨自幼受到系统的汉文化教育,对汉传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好学敏求,对书法有极大的兴趣。万几余暇,与臣下观摩古人墨迹,切磋书艺,以翰墨陶冶情怀。在历代书家中,玄烨对董其昌最为崇尚,刻意模仿董氏书法,功力渐深,最终成为一名出色的董派书家,并直接影响和引领了当时的书风走向,使清初书坛弥漫着董派的流风余韵。

此件外签写“圣祖御笔季冬南苑诗第十”,本幅书五绝一首,款署“季冬南苑之十”,下钤“康熙宸翰”“稽古右文之章”。

玄烨推崇董其昌,其传世的书法作品大都以学董字为主。他在沈荃的指授下刻意临摹,使董字风靡朝野。此件婉转虚和,章法疏秀,笔画圆劲秀逸,平淡古朴,代表了其书法艺术成熟时期的水平。(郝炎峰

国家博物馆展出有玄烨的书法,不同的是这里允许不用闪光灯情况下拍照。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清玄烨临董其昌李白诗轴,国家博物馆

 

雍正皇帝作品:

清胤禛行书三月三日得雨诗卷

《石渠宝笈》著录名称:世宗宪皇帝御笔三月 三日得雨诗

绢本

纵三八·七厘米 横八四·五厘米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乾清宫贮藏

鉴藏宝玺: 宝笈三编 石渠宝笈所藏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清胤禛行书三月三日得雨诗卷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胤禛(1678-1735年)。受康熙皇帝影响,胤禛亦喜书法,远师二王及晋唐诸家,近法董其昌及馆阁体,真、行二体颇入规矩,是清代皇帝中书法造诣较高者。

此卷书《三月三日得雨》七律一首,本幅无名款。钤“雍正御笔之宝”。作品草、行相间,笔墨饱满,点画劲健,气韵贯通。(郝炎峰)

清人画弘历古装像轴

非《石渠宝笈》著录

绢本 设色 无年款

纵一〇〇·二厘米 横九六厘米

图绘弘历于书房内伏案写字之情景。弘历(1711-1799年),爱新觉罗氏。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其在位六十年间,文治武功均有成就。他工书,擅山水、花鸟画。此外,其通过搜集书画、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等方式推动了清代文化事业的发展。继宋内府后,清代宫廷书画收藏得以达到又一次高峰,与乾隆帝弘历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图中的乾隆帝弘历身着儒装,举止文雅,表现出其一代贤主勤勉好学之气质。人物五官似出自郎世宁之手,而衣纹背景当是金廷标所画。该像轴具有中西合璧之特征。(文金祥)

 

乾隆皇帝作品:

清弘历行书三希堂记卷

非《石渠宝笈》著录

纸本 一七四六年

纵三〇·二厘米 横九一厘米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清弘历行书三希堂记卷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不知道乾隆写“乾隆”二字时感受如何?

本幅款署“乾隆丙寅春三月御笔”,钤“乾”“隆”“几暇临池”。鉴藏印有 “石渠宝笈所藏”等。是卷外签书“御笔三希堂记”。本幅书《三希堂记》,叙述三希堂命名缘由及意义。

此卷作于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是年,弘历得王珣《伯远帖》,故将养心殿温室易名为“三希堂”。全卷笔法自然流畅,结体娴熟圆劲。

作品以“倪仁禀进”藏经纸书之。弘历御笔书法用纸多为清宫特制,做工精良,品类繁多,此件用纸与“金粟山藏经纸”“乾隆年仿金粟山藏经纸”等同为乾隆时期名贵纸张之一种。

此卷钤有“石渠宝笈所藏”,但未经《石渠宝笈》著录。(郝炎峰)

 

在国家博物馆,看清朝传国玉玺。不知康雍乾是否用过?

北京瞬间(273):康雍乾的圆明园

清朝传国玉玺,国家博物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