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82):石渠宝笈续编参与者

标签:
北京瞬间石渠宝笈王杰董诰乾隆 |
分类: 十大书画和历史传承 |
《石渠宝笈》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大型著录文献。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
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二编成书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三编成书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石渠宝笈》初、续、三编均有稿本与抄本。稿本为编纂过程中形成之本,抄本是成书之后由大臣誊写之本,当时只准词臣誊录数部供大内备览。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在介绍书画的同时,也介绍了编撰情况和编撰者的情况。
《石渠宝笈》初编完成后,历经四十余年续藏,内府书画更趋宏富。为宝典藏,以免舛伪错失,乾隆帝命修《续编》。参加《续编》的人员有王杰、董诰、彭元瑞、金士松、沈初、瑚图礼、玉保、吴省兰、阮元和那彦成等十位,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开始修纂,两年后成书。《石渠宝笈续编》编成后命缮写正本五份,分贮乾清宫、宁寿宫、圆明园、避暑山庄和盛京五处。
王杰(1725-1805年),字伟人,号惺园,别号畏堂、葆淳,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后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王杰历事乾隆、嘉庆两朝,在朝四十余年,忠清劲直,老成端谨,以刚正忠直著称于世。谥“文端”。有《葆醇阁集》、《惺园易说》等著作传世。王杰是《石渠宝笈续编》的主要编纂者,其作品亦曾被《石渠宝笈》所著录。
董诰(1740-1818年),字西京,号蔗林,浙江富阳人。董邦达之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进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太子太师。卒,赠太傅。他自幼秉承家学,擅长山水。在任户部尚书期间,他奉旨参与了《石渠宝笈续编》《秘殿珠林续编》的纂修工作。
那彦成(1763年-1833年),章佳氏,字韶九,号绎堂,满洲正白旗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直南书房。在任此职期间,因其工诗、擅长书法之故,得与上书房总师傅王杰等九人一起参与了《石渠宝笈续编》《秘殿珠林续编》的纂修工作。后历任工部尚书兼都统、内务府大臣、直隶总督等职。道光十三年(1833年)卒,赐尚书衔,谥“文毅”。
清,王杰,楷书御制观瀑亭纪实记册
《石渠宝笈》著录名称:王杰书高宗纯皇帝御制观瀑亭纪实记
纸本
每开纵一九·六厘米横一五·一厘米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避暑山庄贮藏
鉴藏宝玺:五玺全宝笈三编
此册配以硬木夹板,上夹板以阴刻填金“敷言综实”四字。
本幅楷书录弘历《御制观瀑亭纪实记》全文,计四开。文中所说的观瀑亭位于避暑山庄松林峪北山麓,建于康熙年间,现已不存。据《热河志》记载“构亭山麓,圣祖御题额曰‘观瀑”。”按文中所言,观瀑亭“仰对石壁,俯临溪水。石壁名为‘涌翠岩’,亦皇祖题额也。其上三间佛宇,旁有池,瀑水泻自池擘石壁而出,飞流落长溪,溪上构亭‘观瀑’,所以得名也”,指明观瀑亭实为观“涌翠岩”瀑布而建。
本幅款署“臣王杰敬书”,钤“臣”、“王杰”二印。全册以楷书恭录,沉稳之外缺少个性,但仍可见作者刚劲的书法功力。(郝炎峰)
清,王杰,楷书御制观瀑亭纪实记册
清,董诰,文园狮子林图卷
《石渠宝笈》著录名称:董诰书高宗纯皇帝御制热河文园狮子林图诗并图一卷
纸本设色无年款
纵二四厘米横一八四厘米
鉴藏宝玺:五玺全宝笈三编
本幅前半幅书甲午、丙申、己亥、庚子、辛丑御制诗,款署“臣董诰敬书”。钤“臣”白文方印、“诰”朱文正方印。后半幅设色绘图,款“臣董诰恭画”,钤“臣”朱文正方印、“诰”白文正方印。乾隆帝弘历曾将一幅有元代倪瓒伪款的《狮子林图》卷误订为真迹,奉为至宝,并收入《石渠宝笈》著录。他还多次临仿绘制《狮子林图》,并命内廷画家多次以此为题进行创作。该图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的。该图表现的是承德避暑山庄中的狮子林。该园系仿苏州狮子林而建。布局结构合理,远近虚实处理得当,深得元代倪瓒、黄公望及清初“四王”之精髓,代表了董氏画艺成熟后之风格。(文金祥)
清,董诰,文园狮子林图卷
清人,那彦成肖像轴
非《石渠宝笈》著录
绢本设色无年款
纵一二七厘米横六一·二厘米
画幅右上裱有一签题云:“曾祖文毅公遗照。曾孙鄂礼谨识。”知此图为鄂礼的曾祖父那彦成之遗照。
图中的那彦成身着便服,两手扶膝,正襟危坐于石上。面容清癯,凝眸前视,表情坚毅,当是其任职期间形象。人物面部精细勾染,凸凹有致,衣纹洗练而准确,反映出当时肖像画之基本特色。是图留下了这位晚清名臣之暮年写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金祥)
清人,那彦成肖像轴
(本篇文章文字、图片资料来自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