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40):端庄慈祥瓷观音像

标签:
北京瞬间何朝宗德化窑故宫观音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故宫,看过两尊精美的观音像,均为何朝宗制作。
感受艺术的震撼力。
孝庄皇太后长期生活的慈宁宫变成雕塑馆,向公众开放了。其中标注何朝宗制的德化窑白釉观音像从哪个方向看,和哪个佛像搭配看都很美。
何朝宗(1522-1600年),又名何来,明代瓷塑家。生于福建省德化县,浔中镇隆泰后所村人。祖籍江西,先祖何昆源,号德辉,先在江西军伍任职,明洪武七年(1374年),调泉州右卫所,旋升右营旗官;洪武十七年,奉命拨军到德化隆泰社厚苏村(即今后所)屯垦定居。
故宫展厅注释:
德化窑白釉观音像
明(1368-1644年)
何朝宗制
故宫雕塑馆,慈宁宫
在文华殿故宫瓷器馆,有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故宫瓷器馆,文华殿
故宫展厅注释: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
明(1368-1644年)
窑址在今福建省德化县
高 280厘米,底径133厘米。观音像后背戳印篆体“何朝宗”三字阴文葫芦形印记。明清时期德化窑曾大量烧造瓷塑佛像,涌现出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名工巧匠,其中又以何朝宗的作品最受人称道。
故宫网站注释为: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明,高28cm,底座径13.3cm。
观音低首垂目,面形长圆,饱满丰润,神情慈祥,似在俯瞰尘世众生。其发髻高束,正中插如意形头饰,头戴风帽,身披长巾,胸前璎珞珠佩亦作如意形。双手隐于衣衫下,一足半露,一足屈掩。其衣纹自然,透过垂拂流转的衣褶,隐露出观音的肢体形态。像通体施白釉,中空,背后戳印阴文篆书“何朝宗”三字葫芦形印章款。
明代德化窑白瓷极力追求完美的玉质感,在瓷坛上独树一帜。此像出自明代德化瓷塑艺术大师何朝宗之手,其工艺成就代表了德化窑的高超水平,是何朝宗传世塑像中的经典之作。
作为福建德化窑瓷塑艺术的代表人物,何朝宗特别强调对人物神情的刻画,他所创作的佛教人物瓷塑,如达摩渡海像、观音像等吸收了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造像的优秀传统,使之具有超凡脱俗之轩昂气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聪明睿智,令常人仰之弥高。同时,又根据各种神祇的不同特性,从现实生活中加以提炼,使之和蔼可亲但没有媚俗感。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撰稿人:徐巍 2009年12月。
故宫瓷器馆,文华殿
在首都博物馆,有一个同样沉静安祥的观音,年代更早,为元朝。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首都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网站介绍:
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
元代
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
高 67厘米
此尊观音菩萨像姿势自然优美,呈观水中月姿势,故称水月观音。水月观音的形象是最早唐代画家周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中的观自在菩萨创造的造型,之后广泛流传,宋代较为流行并逐渐世俗化。
菩萨像头戴宝冠,宝冠上有小化佛,已残。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右腿支起,左腿下垂,右臂放在右膝上,神态优美。观音上身穿袈裟,下身着长裙,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全身装饰十分繁缛。通体施青白釉,釉色白中泛青,胎质洁白细腻。观音的制作采用了模印、琢、捏塑等多种装饰手法,将观音菩萨自在安详的宗教气质和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元代景德镇高超的瓷塑水平。
在首都博物馆,还在熙熙攘攘的观众中,看过一尊观音像。大约是从其它博物馆商借来展出的。在人群之中,更显得端庄安祥。
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