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2016-01-09 18:07:36)
标签:

三国

赵孟

洛神赋

曹植

顾恺之

分类: 寻访三国和古人

在中国历史上,三国实际上很短。以单位时间计,三国时期是留下(包括后代描绘三国而留下)各种书法、绘画、戏曲作品最多的时期?名家如顾恺之(疑)、苏轼、赵孟頫等,争相表现三国,说明这段短暂历史的影响力。

在故宫石渠宝笈特展上,有两件赵孟頫行书《洛神赋》。

据说独立的行书作品是真,在《晋顾恺之洛神图卷(宋摹)》后面所附的是伪。

 

先看真的作品: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元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武英殿展出情况

(图案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元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

(图案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元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局部

(图案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

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元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

纸本

纵二九厘米横二二〇·九厘米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贮御书房钤三玺

赵孟頫(一二五四 — 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宋皇族后裔,入元出仕,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逝后追封魏国公。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不仅绘画创一代新风,书法更是元代第一人,且影响深远。其书法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精,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所创书风后人称之为“赵体”。有《松雪斋文集》传世。

此卷录三国魏曹植的名篇《洛神赋》,款署“子昂”,未署年款,从书法风格判断,应是其五十岁左右所作。赵孟頫书《洛神赋》存世有多件,此卷笔法飘逸丰润,结字端庄秀媚,最得“二王”神髓,通篇布局匀称,疏密有致,是其同类行书作品中最精彩的一件。卷尾附元代李倜、明代高启、清代王铎、曹溶四家跋。前隔水有王铎“戊子五月”又题。

钤卞永誉印及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印。(王亦旻)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再看伪的作品:

在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上有赵孟頫《洛神赋》。

故宫网站藏品资料栏目介绍时写明“卷后有元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李衎、虞集、明沈度、吴宽诗跋均伪。”

问题是:石渠宝笈特展上没有标明这一点,反而说明赵孟頫的《洛神赋》跋为确认“顾恺之”画了这幅《洛神赋图卷》的重要作用:图本幅无款。姓名见于跋中。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晋顾恺之洛神图卷后赵孟頫洛神赋

(图案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

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晋顾恺之洛神图卷

《石渠宝笈》著录名称:晋顾恺之洛神图 一卷

绢本 设色 无年款

纵二七·一厘米 横五七二·八厘米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御书房贮藏

鉴藏宝玺:五玺全 石渠续鉴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多才艺,尤工丹青,唐张彦远将其画格定为上上品,并称其三绝:画绝、才绝、痴绝。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称其:“除体精微,笔无妄下,但迹不逮意,声过其实。”唐以后画论多依张彦远所记。如元汤垕赞道:“顾恺之画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且形似,时或有失,细视之,六法兼备,有不可以语言文字形容者。”顾恺之有《论画》一篇,中有:“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提出“迁想妙得”的绘画方式。

本幅无款。姓名见于跋中。后幅赵孟頫行书《洛神赋》,款署“顾长康画,流传世间者落落如星凤矣,今日乃得见《洛神图》真迹,喜不自胜,谨以逸少法书陈思王赋于后,以志敬仰云。大徳三年子昂”。下钤“松雪斋图书印”“赵子昂氏”“赵孟頫印”三印。

拖尾有李衎在跋中言其曾入《宣和书谱》,后经金章宗所藏。后又有虞集、沈度、吴宽等题。

前隔水有乾隆辛酉(一七四一)御题诗。钤“几暇临池” “稽古右文之玺” 。

引首乾隆御题“妙入毫颠”四大字。钤“乾隆宸翰” 。又有御笔题签,下钤“神品” “乾隆宸翰”是幅除画迹甚为珍贵之外,画卷中乾隆己巳十四年(一七四九)、乙酉三十年(一七六五)、丙午五十一年(一七八六)乾隆的题识与乾隆内府大臣的题识再现了《石渠宝笈》这一书画著录巨著的编纂体例与其严谨的考据特点,并生动地勾勒出乾隆的艺术品位。乾隆十四年书:“此与三希堂王氏真迹皆足为《石渠宝笈》书画压卷。”十六年后又疑:“绢新于第二卷,此宋笺却旧。”以致在拖尾处挖补御书,再述该作的真伪。至乾隆丙午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再于引首御书总论内府所藏《洛神图》的三个版本(此段题跋《续编》有录),此卷被御题为:“洛神赋第一卷”。

不仅如此,《石渠宝笈》著录有乾隆《御笔洛神图并临十三行帖》一轴,故宫博物院亦藏有乾隆《临王献之书洛神赋十三行》册,可见乾隆深究之功。乾隆又令大臣和珅、梁国治、董诰等在画中敬题。董诰书:“此卷已入《石渠宝笈》,辛酉、己巳、乙酉、丙午四经题识,定为第一卷,藏御书房。臣董诰奉敕敬书。”

(田艺珉)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局部对比

上为独立行书作品,下为晋顾恺之洛神图卷所含作品

(图案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寻访三国(22):不同的元赵孟頫洛神赋

赵孟頫行书洛神赋卷局部对比

上为独立行书作品,下为晋顾恺之洛神图卷所含作品

(图案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