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85):看黄庭坚想起书法老师

标签:
黄庭坚北京瞬间周浩然老师诸上座帖书法 |
分类: 北京瞬间汉唐宋书画 |
每次看到黄庭坚的作品,包括印刷品,我都会特别关注。
读书的时候选了书法课,老师是周浩然先生。周老师写得一手非常好的黄体字,对黄庭坚很欣赏。有时即兴用粉笔双钩写出“笔歌墨舞”、“剑胆琴心”等作品来,让我们都不忍想象下节课这些字会消失。周老师没有架子,对我们很宽容,说可以选各自喜欢的帖来练习。对我们现在想来很糟糕的“书法”多给以鼓励,在作业上时有批注。
在石渠宝笈特展上看见黄庭坚真迹,尤其是后半部分,让我不禁想起周浩然老师。
宋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卷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宋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卷后半部分
(图片来源: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宋黄庭坚草书诸上座帖卷
纸本
纵三三厘米 横七二九厘米
《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贮御书房 钤五印
黄庭坚(一〇四五 — 一一〇五),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曾游灊皖山谷寺,乐其林泉之胜,遂自号山谷道人。后因事贬为涪州别驾,又号涪翁。他是著名诗人,被奉为江西诗派代表诗人。善楷、行、草书,自成一体,对后世影响深远,与蔡襄、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家”。
《诸上座帖》摘自北宋道元所著禅宗史书《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大法眼文益禅师语”。文益(八八五 — 九五八),五代时僧人,俗姓鲁,余杭人。法眼宗创始人。帖中首书“上座”是对比丘中有德行者的尊称。“诸上座”即指各位高僧。《诸上座帖》全篇七十九行,一气呵成,笔法苍劲老辣,气势雄伟,神完气足。山谷晚年总结自己学习草书经历道:“予学草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晚得苏才翁子美书……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可以说怀素对黄庭坚的草书产生了重要影响,故《石渠宝笈》著录此帖为“摹怀素”。但草法变幻无端,非一味摹学便能成就一代大家。孙承泽在《庚子销夏记》中这样评价:“山谷天分高,学力足,固非全取法于怀素者也。”
从《诸上座帖》历代钤押印鉴可知,此帖南宋时藏于高宗绍兴御府,后在权相贾似道家。元末曾归文人危素。明代藏李应祯处,他的朋友吴宽遂有机缘获观此帖,并题跋于帖后。入清先由孙承泽收藏,后归王鸿绪,梁清标有幸先后于孙、王二人处展观,并将前后经过详细记于题跋中。之后《诸上座帖》进入内府,贮藏御书房。又经嘉庆、宣统御府递传。民国间流散出宫,归著名收藏家张伯驹。一九五六年张伯驹与夫人潘素将此帖捐献国家。
都穆《寓意编》、文嘉《钤山堂书画记》、张丑《清河书画舫》、孙承泽《庚子销夏记》、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等书著录。(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