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厚德东方
厚德东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773
  • 关注人气:35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容若(44):纳兰容若作品不需要“解读”

(2015-12-19 18:57:36)
标签:

纳兰容若

侧帽词

饮水词

通志堂集

解读

分类: 纳兰容若

一、纳兰容若去世前后(至清末)的作品集清单

以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1年)所录资料为主,梳理清单,作为自己检索资料之用。

遗憾的是,市面上很难见到简单再现清单上这些书的现代书,更多是一些“解读”。对今天的读者来讲,纳兰容若的作品除了需要一点历史背景资料性质的东西以外,最不需要的就是“解读”,完全是画蛇添足。

1、康熙十二年(1673)18岁纳兰容若着手编辑校刻《通志堂经解》,撰辑《渌水亭杂识》。这是1785年乾隆皇帝提出质疑的原因。

2、时间未详,《侧帽词》,作者纳兰容若,未见传本。

3、时间未详,《弹指词、侧帽词合刊本》,作者顾贞观、纳兰容若,未见传本。

    注:《侧帽词》、《弹指词、侧帽词合刊本》两个本子早已失传,具体刊刻年代不可考。徐学乾《通议大夫一等侍卫进士纳兰君墓志铭》(《墓志铭》):(纳兰性德)所著《侧帽集》、后更名《饮水集》者,皆词也。赵函:向所见者,惟《侧帽词》》并与顾梁汾合刊者。

4、康熙十六年(1677年),《今词初集》,编辑纳兰容若、顾贞观。

    注:春,顾贞观携《今词初集》稿南返,至开封,逢毛际可。毛际可为《今词初集》作跋,并次纳兰容若韵作《金缕曲·题梁汾佩剑投壶图》,是词亦收入《今词初集》。秋,顾贞观复至京,与性德增选《今词初集》。冬,鲁超为《今词初集》作序。

   《今初词集》编选明末清初至康熙十六年这30年间的词人184个,词作600余篇。入选10篇以上的是陈子龙29、龚鼎孽27、顾贞观24、吴绮23、朱彝尊22、宋征舆21、丁澎19、李雯18、纳兰容若17、严绳孙17、曹溶16、吴伟业13、王士禛13、陈维崧11、彭孙遹10、顾氏(顾贞立) 10

《今初词集》序节选

鲁超

吾友梁汾常云:诗之体至唐而始备,然不得以五七言律绝为古诗之余也。乐府之变,得宋词而始尽,然不得以长短句之小令中调长调为古乐府之余也。词且不附庸于乐府,而谓肯寄闰于诗耶?容若旷世逸才,与梁汾持论极合,采集近时名流篇什,为《兰畹》、《金荃》树帜,期与诗家坛坫并峙古今。

《今初词集》跋节选

毛际可

近世词学之盛,颉颃古人,然其卑者,掇拾《花间》、《草堂》数卷之书,便以骚坛自命,每叹江河日下。今梁汾、容若两君权衡是选,主于铲削浮艳,舒写性灵,采四方名作,积成卷轴,遂为本朝三十年填词之准的。

丁巳春,梁汾过余浚仪,剪烛深宵,所谈皆不及尘俗事。酒酣,出斯集见示,吟赏累日,漫附数语归之。

    毛际可(1633-1708)。字会侯,号鹤舫,晚号松皋老人。浙江遂安县十一都毛家(今姜家龙川半岛毛家泮塘)人。康熙十七年(1678)举博学鸿词科不第,回任。不久以事罢官,返里读书著述。康熙二十三年(1682)受浙江巡抚委托,主修《浙江通志》,受聘担任总裁。写有《浙江通志序》一篇文章传世。后又主纂《严州府志》。晚年在家乡主持书院,远近前来求教的人不计其数。康熙四十七年(1707),病逝于家乡,终年76岁。

5、康熙十七年(1678年),《饮水词》,作者纳兰容若,编辑顾贞观、吴绮,刊于吴中,仅存顾贞观、吴绮序,未见传本。

    注:顾贞观回南,所携有纳兰容若付编之《饮水词》。三月,会吴绮,吴绮为《饮水词》作序。顾贞观刻《饮水词》成。嘉庆时的杨芳灿(蓉裳)曾手抄纳兰容若词,并为之序说:先生(纳兰容若)所著《饮水词》,仅百余阕。当指此本。

纳兰词·原序

吴绮

一编《侧帽》,旗亭竞拜双鬟;千里交襟,乐府唯推只手。吟哦送日,已教刻遍琅玕;把玩忘年,行且装之玳瑁矣。

迩因梁汾顾子,高怀远询《停云》;再得容若成君,新制仍名《饮水》。披函昼(书)读,吐异气与龙宾;和墨晨书,缀灵葩于虎仆。香非兰茞,经三日而难名;色似蒲桃,杂五纹而奚辨。汉宫金粉,不增飞燕之妍;洛水烟波,难写惊鸿之丽。

盖进而益密,冷暖只在自知;而闻者咸嘘,哀乐浑忘所主。谁能为是,辄唤奈何。

则以成子姿本神仙,虽无妨于富贵;而身游廊庙,恒自托于江湖。故语必超超,言皆奕奕。

水非可画(尽),得字成澜;花本无言,闻声若笑。时时夜月,镜照眼而益以照心;处处斜阳,帘隔形而不能隔影。才由骨俊,疑前身或是清莲;思自胎深,想竟体俱成红豆也。

嗟乎!非慧男子不能善愁,唯古诗人乃云可怨。

公言性吾独言情,多读书必先读曲。江南肠断之句,解唱者唯贺方回;堂东弹泪之诗,能言者必李商隐耳。

薗次吴绮序于林蕙堂。

6、康熙十八年(1679年),《古今词汇》,卓回刻本。

    注:顾贞观在南,刊成《今词初集》,收纳兰容若词17首。卓回刊《古今词汇》,选纳兰容若词12首,多与《今词初集》重。

7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百名家词》纳兰容若《饮水词》,编辑聂先。

8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钞·初集》纳兰容若《饮水词》,编辑曹玉孙。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纳兰容若病逝。

9、康熙三十年1691年),《饮水诗词集》,作者纳兰容若,编辑张纯修,有张序,诗词合集,原刻本。《饮水诗词集》,作者纳兰容若,编辑张纯修,万松房刻本。

    注:张纯修序《饮水诗词集》见《寻访纳兰容若(之三十六):称纳兰容若可能更宜》。

10、康熙三十年(1691年),《通志堂集》。

    注:康熙三十年(1691年),纳兰容若师友将其生前的诗词文章等整理结集、刊印出版,此为《通志堂集》首版。《通志堂集》包括赋一卷,诗四卷,词四卷,经解序跋三卷,序、记、书一卷,杂文一卷,《渌水亭杂识》四卷。《通志堂集》中收录纳兰词300首,较目前已知的348首,少收录48首。

   《通志堂集》卷首徐乾学《通志堂集序》、严绳孙《成荣若遗稿序》见《寻访纳兰容若(之三十六):称纳兰容若可能更宜》。

11、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草堂嗣响》,辟疆园刻本。

12、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昭代词选》,编辑蒋重光,经锄堂刻本。

13、道光十二年,《纳兰词》,作者纳兰容若,编辑汪元治,汪氏结铁网斋刻本。

    注:道光十二年汪氏结铁网斋刻本《纳兰词》中顾贞观、吴绮原序见寻访纳兰容若(之三十六):称纳兰容若可能更宜》。

    汪元治(1816-1882年),江苏镇洋(今太仓)人。号珊渔。尝重梓纳兰容若《饮水词》、《侧帽词》。余事及画,时写墨兰,下笔疏朗,自谓与画史有别。著有《结铁网斋诗集》、《结铁网斋诗稿》等。《纳兰词》五卷,1832年刻本,国家图书馆存。《结铁网斋诗集》十卷,结铁网斋诗集补钞,1895年刻本,苏州图书馆存。《结铁网斋诗稿》,馆存未见,书斋待考。

14、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饮水词》, 作者纳兰容若,编辑周之琦。

15、咸丰元年(1851年),《饮水诗词集》,作者纳兰容若,编辑张纯修,张祥河1785-1862年)本。

16、同治五年(1866年),《饮水词钞》,作者纳兰容若,编辑袁通,重刊。

17、时间未详,《纳兰词》,作者纳兰容若,编辑汪珊渔,许增榆园丛刊。

18、光绪六年(1880年),《纳兰词》,作者纳兰容若,编辑许增,娱园刻本。

纳兰容若(44):纳兰容若作品不需要“解读”

二、对纳兰容若作品版本的看法

赵秀亭《纳兰丛话》(转引自张秉戌《纳兰性德词新释辑评》)对纳兰容若作品版本有一种看法:

康熙三十年,徐乾学刻《通志堂集》。同年,张纯修刻《饮水诗词集》,排次用徐本,字句夺误处亦同,惟改四卷为三卷,增词四首而已。此二本皆由顾贞观阅定,可视为同一源头。而后张祥河本、袁通本、万松山房本俱出此源。

道光十二年(1832年),汪元治刻《纳兰词》(以纳兰代指性德自此始),编词五卷,排次与徐、张本迥异,字句相歧处亦多。该本为全新辑编本,其所据必另有自,是为性德词集版本之另一源头。后之榆园本依此。

若以汪本与徐、张本互校,非止可订补误夺,且能了解性德修改其词之先后面貌,有助研究之意义甚大。

另,校订纳兰词,尚须重视康熙间诸种词选本,徐、张、汪三本皆误之问题,或可于选本中得解。如《琵琶仙·中秋》词,三本俱少一字,汪元治遂疑为自度曲。验以词律,易知此词上片知道尽成悲咽句当为七字句(上三下四),即□知道、尽成悲咽为何字,乃问题所在。至冯统《饮水词》引《草堂嗣响》入校,始知此句原为争知道、尽成悲咽,百年疑问,旋即冰释。(完)

李一氓手跋提出:

《饮水词》有顾梁汾序本,有通志堂本,有张见阳序本,计康熙时共此三刻;又有嘉庆杨蓉棠钞本,今皆不易见。

三、关于纳兰容若一部重要作品《通志堂经解》

清代最早出现的一部阐释儒家经义的大型丛书,收录先秦、唐、宋、元、明经解138种,纳兰成德自撰2种,共计1800卷。

乾隆五十年(注:1785年) 五月二十九日,乾隆皇帝:

朕阅成德所作序文,系康熙十二年,计其时成德年方幼穉,何以即能淹通经术?向时即闻徐乾学有代成德刊刻《通志堂经解》之事,兹令军机大臣详查成德出身本末。

乃知成德于康熙十一年(注:1672年)壬子科中式举人,十二年癸丑科中式进士,年甫十六岁。徐乾学系壬子科顺天乡试副考官,成德由其取中。父明珠在康熙年间,柄用有年,势焰熏灼,招致一时名流,如徐乾学等互相交结,植党营私。

是以伊子成德年未弱冠,即夤缘得取科名,自由关节,乃刊刻《通志堂经解》,以见其学问渊博。古称皓首穷经,虽在通儒,非义理精熟毕生讲贯者,尚不能覃阐扬,发明先儒之精蕴。而成德以幼年薄植,即能广收博采,集经学之大成,有是理乎?(完)

一方面,军机大臣上报的材料有误,很可能是故意有误。另一方面,乾隆的结论可能有一定道理,没有人十全十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