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57):元大都城墙遗址

标签:
北京瞬间元大都城墙遗址元土城水关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至元三年(1266年),忽必烈决定在原中都城东北重建新城,1267年开始建造,以琼华岛(今北海)为中心兴建宫城、皇城、坛庙等。至元九年(1272年)命名为大都,二十一年(1284年)全部建成。城墙周长 28.6公里。明洪武元年(1368)攻克元大都后,将北城墙向南收缩约五里。
现存遗址包括西段、北段各一部分,全长8公里左右,跨海淀、朝阳两区。遗址西段和北段西部位于海淀区,北段东部位于朝阳区。
2006年5月,元大都城墙遗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遗址西段北京电影学院附近,有蓟门烟树碑。
蓟门烟树为燕京八景之一,指的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一说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5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一说金代的典籍中有蓟门烟树的记载,有学者认为是古蓟州城门附近的树林,目前的蓟门烟树是清乾隆年间考证错误的结果。1985年由北京市园林局进行重修,以石碑为中心,兴建了亭台和城墙,植树绿化。
蓟门烟树碑高约3米、宽80厘米、厚25厘米。碑阳为乾隆手书“蓟门烟树”四字,碑阴为乾隆帝御题七律:十里轻杨烟扬浮,蓟门指点认荒邱。青帘贳酒于何少?黄士埋人即渐稠。牵客未能留远别,听鹂谁解作清游?梵钟欲醒红尘梦,断续常飘云外楼。
在遗址北段中间牡丹园附近,有元代水关。水关左右,有一些表现元代历史的雕塑。
2002年,新华社报道《距今600多年的中国元大都城垣水关遗址再现京城》。
新华网北京2002年6月13日电(记者李京华)距今600多年的中国元朝都城水关遗址近日经文物工作者发掘清理再现北京城。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元大都城垣水关遗址,是目前京城唯一保存下来的较完整的元朝城垣水关。专家考证,这座水关涵洞是元大都在夯土城墙之前预先构筑的。元大都古城墙遗址绵延约12公里、占地800余亩,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记者在现场看到,发掘清理出的现存水关涵洞,南北走向,长9.5米、高3.45米,涵洞底部和两厢都是用石板砌成,半圆拱型的顶部由三列砖石组成。在涵洞中心部位,装置着一排断面呈菱形的铁闸棍,闸棍间距10-15厘米。根据文献记载,元大都城垣水关的底石和厢壁皆以铁锭加固。在洞外的一块大青石板上古人刻上的字迹清晰可见:“至元五年二月石匠作头”。北京文物研究所专家王清林认为,这是中国元朝后至元(公元1335年)留下的遗物。王清林说:“发掘出的这块大青石板是很重要的文物,因为这是当时元大都城垣水关竣工后留下的证据。”据史籍记载,在元大都建造时,为确保运河畅通,水量充足,元代著名水利家郭守敬曾遍查京郊,寻找水源,终于在1293年完成著名的白浮引水工程,从京西北昌平引水注入什刹海,在元大都城中心形成了辽阔的河湖水面。北京文物局专家认为,元大都城垣水关遗址具有中国宋元时期闸坝工程特征,对研究元大都排水系统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为北京城市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完)
遗址北段东部位于朝阳区。这一段有海棠花溪景区,是春天赏花的好地方。
走在遗址之上常想,这堆遗址都是土,时代更早,却比用砖堆起来的明清城墙还流传得久,耐人寻味。可能就是辩证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