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30):宽大老成陈廷敬
标签:
陈廷敬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康熙纳兰容若 |
分类: 纳兰容若 |
陈廷敬(1639年―1712年),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
康熙皇帝对陈廷敬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陈廷敬小纳兰明珠4岁,明珠最后的命运与陈廷敬有关,纳兰容若的墓志盖是陈廷敬所书。
拓本纳兰容若墓志的文字是:
皇清通议大夫一等侍卫佐领纳兰君墓志铭
内阁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教习庶吉士昆山徐乾学撰文
经筵讲官都察院左都御史泽州陈廷敬篆盖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侍读学士钱塘高士奇书丹
在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索额图等)中,服务时间最长且善终的一位。康熙皇帝极高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后改为庶吉士。历任经筵讲官,《康熙字典》的总裁官,工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刑部尚书、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修官等职。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有五十卷《午亭文编》收入《四库全书》。
顺治十八年(1661年),康熙即位,授起居注日讲官,累迁翰林院侍讲学士,掌院学士,日值弘德殿讲经,深受康熙帝器重。
康熙元年(1662年),告假归省。
康熙十二年(1673年),转侍读学士,充武会试副考官。
康熙十五年(1676年),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陈廷敬上《劝廉祛弊请敕详议定制疏》,指出:“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当先使俭。”
纳兰容若卒。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迁工部尚书,与学士徐乾学奏进《鉴古集览》,被康熙嘉纳浏览资政。奉诏任纂修《三朝圣训》、《政治训典》、《方略》、《大清一统志》、《明史》等书总裁。九月,迁工部尚书。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史陈紫芝参奏,湖广巡抚张汧 “居官贪劣,应敕部严处”。此人正是陈廷敬的亲家。虽然证据表明陈廷敬和张汧的腐败没有任何牵连,但张汧供词提出是陈廷敬、高士奇和徐乾学三人“督促”他力争湖广巡抚的职位。三人均受到牵连。和高、徐二人深感委屈不同,陈廷敬得知后,主动请辞,不再担任吏部尚书。陈廷敬请辞之后,低调谨慎,潜心治学。而高士奇、徐乾学二人离职后,仍干预朝政,再次遭到参劾,最终被迫离开京城。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御使郭琇上疏弹劾纳兰明珠结党营私。康熙皇帝罢黜纳兰明珠大学士,酌情留用,此后不再重用。有资料陈廷敬参与其中。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二月,高士奇、徐乾学二人被迫离京后不久,陈廷敬又被起用为左都御吏,后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纳兰明珠病逝。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张玉书、陈廷敬牵头开始编撰《康熙字典》。十一月,以耳病乞休,允之。陈廷敬入禁苑谢恩,康熙帝谕曰:“卿是老大人,是极齐全底人。
康熙五十年(1711年),五月,大学士张玉书去世,李光地疾未愈,应诏入直办事。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三月,病剧,康熙遣太医前往诊视。四月去世。康熙亲作挽诗悼之:“世传诗赋重,名在独遗荣。去岁伤元辅,连年痛大羹。朝恩葵忠励,国典玉衡平。儒雅空阶叹,长嗟光润生。”谥文贞。
王跃文《大清相国》: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