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27):无锡严绳孙

标签:
寻访严绳孙朋友文化纳兰容若 |
分类: 纳兰容若 |
研究纳兰容若,了解他的朋友是一个重要方面,简单、零散收集一点资料性的材料,作为自己以后研究检索的参考用。不少待补充、推敲。
严绳孙(1623-1702年),字荪友,号秋水、勾吴严四,晚号藕荡渔人,生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无锡县胶山(今属东北搪乡)严埭人。
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生。
6岁能书径尺大字。及长,以诗词书画闻名。20多岁时,抛弃举子业,游历于山水之间。与朱彝尊、姜宸英被誉为“江南三布衣”。
顺治六年(1649年),参加由江南名士太仓吴伟业主盟的慎交社,结识了一批东南名流。
顺治十一年(1654年),与邑中顾贞观、秦松龄等10人结云门社,时称“云门十子”。
康熙十四年(1675年),结识纳兰容若,成为莫逆。
康熙十五年(1676年),到京师后第一次归故里。(可能在)第二年,纳兰容若写词相寄。
浣溪沙·寄严荪友
纳兰容若
这首词在我看来,真是悠闲生活。
康熙十八年(1679年),在体仁阁参加康熙皇帝笼络遗民的诏征博学鸿儒考试。
各方推荐人员170人,参加考试153人。录取一等20人、二等30人,统授翰林职衔。严绳孙称眼疾,只作一首《省耕诗》,竟被列为50鸿博的二等,康熙皇帝认为“史馆不可无此人。”
朱彝尊、严绳孙等授翰林院检讨,居显耀之位。白新良主编《康熙大帝》(人民文学出版社)记载“在放弃遗民身份入仕清朝的人中,严绳孙、朱彝尊的转变最为典型。”有评价说,纳兰容若的诗词唱和,为清庭作了争取明遗民的工作,我觉得更多还是因为情趣相投。
以后历任日讲起居注官、山西乡试正考官、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承德郎等职。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四月。严绳孙南归。严回忆,“入辞容若时,坐无余人,相与叙平生之聚散,究人事之始终,语有所及,怆然伤怀。”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纳兰容若
人生南北真如梦,但卧金山高处。白波东逝,鸟啼花落,任他日暮。别酒盈觞,一声将息,送君归去。便烟波万顷,半帆残月,几回首,相思苦。
可忆柴门深闭,玉绳低、翦灯夜雨。浮生如此,别多会少,不如莫遇。愁对西轩,荔墙叶暗,黄昏风雨。更那堪几处,金戈铁马,把凄凉助。
五月,纳兰性德病逝。
《成容若遗稿序》
(康熙刻本)
严绳孙
始余与成子容若定交,成子年未二十。见其才思敏异,世未有过之者也。使成子得中寿,且迟为天子贵近臣,而举其所得之岁月,肆力于六经、诸史、百家之言,久之,浩瀚磅礴,以发为诗歌、古文词,吾不知所(言旨)极矣。今也不然。追溯前游,十余年耳。而此十余年之中,始则有事廷对所习者,规摹先进为殿陛敷陈之言。及官侍从,值上巡幸,时时在钩陈豹尾之间。无事则平旦而入,日晡未退以为常。且观其意,惴惴有临履之忧,视凡为近臣者有甚焉。盖其得从容于学问之日,固已少矣。吾不知成子何以能成就其才若此。抑尝计之,夫成子虽处贵盛,闲庭萧寂。外之无扫门望尘之谒,内之无裙屐丝管、呼卢秉烛之游。每夙夜寒暑,休沐定省。片晷之暇,游情艺林。而有能撷其英华,匠心独至,宜其无所不工也。至于乐府小词,以为近骚人之遗,尤尝好为之。故当其合作,飘忽要眇,虽列之《花间》、《草堂》,左清真而右屯田,亦足以自名其家矣。嗟乎!天之生才,而或夺之年,如贾傅之奇气卓识,度越今古无论,其次文章之士,若唐王勃之流,藻艳飚驰,一往辄尽。故佩行俭之论,有以卜其所止。今成子之作,非无长才,而蕴藉流逸,根乎情性。所谓人所应有,己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虽使益充其所至,犹疑非世之所共识赏,而造物厄之何耶?虽然,修短天也。夫士亦欲其言之传耳。今健庵先生已缀辑其遗文而刻之,盖不徒笃死生之谊也,后世必更有知成子者矣。独是余与成子周旋久。于先生之命序是编,其能不泫然而废读乎!康熙三十年秋九月,无锡严绳孙题。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病逝,终年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