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48):北魏在这儿

标签:
北京瞬间北魏鲜卑族雕像永宁寺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在国家博物馆,看北魏彩绘贴金石雕佛菩萨三尊立像、砂岩佛半身像,安详从容。在首都博物馆,有北京原生的魏太和造像(499年),原来在西山车耳营村,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同尺度石造像。同样沉静,尤其在被盗回归后。
国家博物馆注释介绍,汉传造像,具有云冈石窟三期秀骨清像的典型特点。北魏是中国佛教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云冈石窟流失雕像虽多,由于砂岩材质容易风华,留存至今的非常少见,且云冈三期作品目前存世完整者极少,此像更加珍贵。
北魏(386—534年)是鲜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第一个王朝。也有以557年为北魏结束的说法。
385年,拓跋珪自称代王,重建代国,定都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
386年,改国号为魏。为别于三国时期的曹魏,后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因王室姓拓跋,后改姓元)。
397年,魏攻灭后燕国都中山。
398年,代王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称帝,为道武帝。
409年,道武帝拓跋珪被其次子清华王拓跋绍杀。其子拓跋嗣即位,为明元帝。
423年,明元帝拓跋嗣征南宋,驾崩。拓跋焘即位,为太武帝。
太武帝拓跋焘在位期间,曾下诏灭佛。
430年,太武帝拓跋焘灭胡夏。
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结束十六国混乱局面。
452年,太武帝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密谋杀害。
宗爱拥拓跋余为帝,同年拓跋余被宗爱杀。
拓跋余侄子拓跋濬即位,为文成帝,诛杀宗爱等。
此前,宗爱煽动太武帝拓跋焘杀死太子拓跋晃。
453年(兴安二年),文成帝拓跋濬下令建造云冈石窟。
465年,文成帝拓跋濬卒。
490年,冯太后卒。孝文帝拓跋宏亲政。孝文帝主政期间,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族和汉族交流,对各族融合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是杰出政治家。
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
魏太和造像雕造于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原位于海淀区聂各庄乡(现属苏家坨镇)车耳营村。1998年被盗,后追回。
499年,孝文帝拓跋宏卒。元恪即位,为宣武帝。
515年,宣武帝元恪卒。元诩即位,为孝明帝。胡太后(灵太后)临朝听政。
516年,胡太后建永宁寺。
520年,领军元叉、长秋卿刘腾软禁胡太后。
523年.刘腾去世。胡太后再度临朝听政。
528年,胡太后毒死儿子孝明帝元诩,立3岁元钊为帝。
尔朱荣起兵反,并得到长乐王元子攸支持,立为孝庄帝。
尔朱荣在河阴之陶渚(今孟津)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围杀北魏百官二千多人,元雍、元钦、元略、元邵等皆遇害,为河阴之变。
530年,孝庄帝元子攸在明光殿杀尔朱荣。
尔朱世隆、尔朱兆攻打洛阳,孝庄帝元子攸被囚于永宁寺,后被杀于晋阳。
532年,高欢立元修为孝武帝。
533年,高欢进兵晋阳,消灭尔朱氏势力。
534年,孝武帝元修投奔长安的宇文泰。
高欢立元善为孝静帝,迁都邺(今河北临漳),为东魏。
永宁寺等汉魏洛阳锦绣帝都毁于此时。
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535年,宇文泰毒死孝武帝元修,立元宝炬为帝,建都长安,为西魏。
550年,高洋废孝静帝,代东魏自立,北齐建立。
557年,恭帝禅位于宇文觉,西魏消亡,北周建立。
国家博物馆注释介绍,1996年山东青州龙兴寺窖藏出土,龙和莲结合是青州佛教造像的标志性装饰。
以上用的是公历年,说明自己对年号实在不熟悉,希望以后可以改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