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38):养心殿三希堂

标签:
养心殿三希堂伯远帖北京瞬间 |
分类: 十大书画和历史传承 |
养心殿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
养心殿门前狮子
康熙皇帝去世后,雍正皇帝居住在此。此后成为清代8位皇帝居住地。
养心殿出自孟子“养心莫善于寡欲”。明间正中设皇帝宝座,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
养心殿明间正中房屋
东暖阁曾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之地。
西暖阁包括皇帝阅看奏折的“勤政亲贤”房,以及乾隆皇帝三希堂。
和名气大相比,三希堂极“小”。养心殿是紫禁城中第一个装上玻璃的宫殿。透过玻璃可以看见三希堂内部陈设。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据说从乾隆起三希堂格局一直没有变化。
三希堂
三希堂对联(来源: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三希堂展示(来源:故宫石渠宝笈网站)
乾隆十一年(1746年),快雪时晴帖、中秋帖、伯远帖汇聚于此,为一时之盛。
现快雪在台北故宫,中秋、伯远在北京故宫。普遍认为,快雪、中秋为摹本,伯远为真迹。很庆幸,2015年在石渠宝笈特展上一睹伯远真迹。在北海公园和国家图书馆,看快雪石刻和乾隆年间拓本,均极精美。
伯远帖(来源: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网站)
乾隆十二年至十五年(1747-1750年),乾隆主导完成《三希堂法帖》(全称《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帖石共495块。刻成后乾隆皇帝命工精拓数十本,颁赐王公近臣。《三希堂法贴》初拓本流传极少。国家图书馆介绍,其所藏为止园主人旧藏乾隆内府拓本,墨光可鉴,极为珍贵。
三希堂法贴,清乾隆(1736-1795年)末年拓本,国家图书馆藏
乾隆十七年(1752年),再次从宫中挑选法书五卷,摹刻上石头。终成完璧。原石存北海公园。
北海公园三希堂法帖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