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人(3):唐太宗李世民
标签:
李世民唐太宗贞观之治昭陵六骏唐哀宗 |
分类: 寻访三国和古人 |
李世民(598-649年),唐高祖李渊之子。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在李世民等帮助下,于太原起兵(又称晋阳起兵)。攻克长安,以代王杨侑为皇帝,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李渊自立为大丞相、唐王。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称帝,改国号为唐。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郑仁泰等抵达长安城太极宫,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祥。不久,李渊传帝位给李世民,为唐太宗。
彩绘武服陶佣
国家博物馆注释文字介绍:唐麟德元年(公元664年)。1972年陕西礼泉郑仁泰墓出土。墓主参加过唐高祖李渊的晋阳起兵和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死后陪葬昭陵。这对佣分别身穿武官礼服及铠甲。
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改年号贞观,开启贞观之治。
在军事上,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高昌、龟兹、薛延陀等,四方宾福。
人口由628年290万户增加到652年380万户。
贞观九年(635年),景教教士阿本罗抵达长安。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拓本
国家博物馆注释文字介绍,原碑藏西安碑林博物馆。此碑建于唐建中二年(781年),记载了当时景教在中国传播流行的情况。景教是基督异端聂斯脱利派在唐代中国的自称,曾流行于西亚和中亚各地,于唐贞观九年(635年)传入长安。
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太子李承乾为庶人,诛杀礼部尚书侯君集,改立李治为太子。
贞观十九年(645年),游览晋祠,写下《晋祠之铭并序》。西行取经的玄奘法师回国。
大雁塔塔座有唐太宗撰文、褚遂良手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石碑。永徽三年(652年),玄奘为保存经卷佛像主持建造大雁塔,最初为五层,经历代整修,目前为七层,通高64米。

大雁塔座《大唐三藏圣教序》石碑

从大雁塔顶眺望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卒于含风殿,葬于昭陵。李治即为,为唐高宗。
在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立有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均是为李世民生前立下战功的马,即昭陵六骏: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飒露紫、青骓、拳毛騧。拳毛騧、飒露紫1914年被盗卖到美国,现藏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个在西安碑林。
什伐赤,西安碑林,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时坐骑
特勒骠,西安碑林,李世民平定宋金刚所乘
青骓,西安碑林,李世民平定窦建德所乘
六骏邮票
在国家博物馆看过六骏图的复制品。事先准备不足,不知道六骏图在西安碑林,转角处猛然看见时,不敢确认,然后有一种非常意外的惊喜。
赵霖,雒阳(今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详,供职于金世宗时期(1162―1189),善画人马。在石渠宝笈特展上看见六骏图,与石雕相比的好处是可以有更流畅的文字。金人作品看过的不多,这幅很精彩。
附录几件古物。
白瓷镂空圈足砚
1985年郧县李徽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注释介绍,李徽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孙,李泰之子。此砚器型规整,胎釉结合紧密,保存完好,是早期白瓷精品。
哀宗即位玉册
唐代(618-907年)
河南洛阳市隋唐洛阳城遗址出土
首都博物馆注释文字介绍,这组玉册出土于宫城,为汉白玉质,共6枚。是研究唐代礼仪制度的珍贵资料。
大唐挽歌:唐哀宗李柷(892-908年),唐昭宗李晔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天祐元年(904年),朱全忠派亲信蒋玄晖赴洛阳杀死唐昭宗,蒋玄晖假传圣旨立李株即位,为唐哀宗。3年后哀宗被废,禅位给朱全忠,大唐灭亡。次年哀宗被毒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