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3):生活在什刹海畔

标签:
纳兰性德什刹海万宁桥钟鼓楼银锭桥 |
分类: 纳兰容若 |
去什刹海边宋庆龄故居,看见南楼、明开夜合树和恩波亭。故居的说明牌上介绍,纳兰性德常与友人在此唱和,树为纳兰手植,恩波亭为在原渌水亭遗址上所建。
前两项有一定可能,但似无确切记载;也有学者认为渌水亭在玉泉山或上庄明府花园的,无定论。
2010年11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什刹海:北京城发祥地》(张宝贵)摘录:
纳兰性德居住的大学士明珠府(后为醇亲王府、宋庆龄故居)有一“渌水亭”,纳兰性德经常和文友朱彝尊、陈维崧、曹寅、严绳荪、姜宸英等在亭内饮酒赋诗填词。纳兰性德有名篇《金人捧露盘·净业寺观莲怀荪友》:“藕风轻,莲露冷,断虹收。正红窗,初上帘钩。田田翠盖,趁斜阳,鱼浪香浮。此时画阁,垂杨岸,睡起梳头。旧游踪,招提路,重到处,满离优。想芙蓉,湖上悠悠。红衣浪迹,卧看桃叶送兰舟。午风吹断江南梦,梦里菱讴。”词中不仅写出了什刹海的秀美,也表达了对被撤官而南归的好友严绳荪的怀念。
宋庆龄故居:南楼
宋庆龄故居:明开夜合树
宋庆龄故居:恩波亭
宋庆龄故居网站介绍:宋庆龄故居庭院占地面积
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夜合花》:“阶前双夜合,枝叶敷华荣。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影随筠箔乱,香杂水沉生。对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从时间来看,纳兰住在什刹海畔时,应该走过万宁桥,听过钟楼声音。纳兰也走过银锭桥,只是不是现在的这座。
从万宁桥上看什刹海
左边红色建筑为始建于唐贞观的火神庙
万宁桥又称后门桥,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跨在什刹海入玉河口处,是元代大运河漕运的始点。
在烟袋斜街东口看钟楼
鼓楼历史上曾经三毁四建。最初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名齐政楼,取金、木、水、火、土、日、月七政之意,后来被火焚毁。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之后再次毁于火灾。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二度重建,不久因雷击被毁。嘉靖十八年(1539年)第三次重建,终于留存至今。只在清嘉庆五年(1800年)和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行过部分修整。
银锭桥
银锭桥始建于明代,整座桥酷似银锭,因而得名。“银锭观山”是燕京小八景中的一景。目前的银锭桥是近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