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扶沟与远古的对话,轩辕黄帝遗迹探寻

(2020-04-29 21:28:03)

扶沟与远古的对话,轩辕黄帝遗迹探寻

河南扶沟县大李庄村西一里许有一座轩辕庙,正殿前立有一通乾隆五十六年的石碑,碑文共337个字,记述了附近善男信女捐资重修轩辕庙的经过。其碑文中这样一段文字“裝重口口口今口竣口亦为之以记予倠 黄帝口口之口生口上世国於有熊以神圣文武之身继榆罔而有天下明天道昭地宜”。(口为无法辨认字体)大概意思:为黄帝重塑金身后的轩辕庙今日竣工了,用文字记录下来黄帝的生平事迹,在有熊这个地方建立起自己的国家,以神圣文武之身,同继承者炎帝一起名扬天下,这就是天道,也是天下百姓适宜的道路。

黄帝作为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我们对于黄帝的了解多是从历史记载,文学作品、民间传说中知道的,每年陕西黄帝陵公祭;河南新郑拜祖大典,成为人们对黄帝最为直观的认识。目前,全国有关黄帝的人文古迹非常多,特别是陕西、河南两省,因为同位于黄河流域,也是轩辕黄帝统治部落所在地,因此,现存有许多与黄帝有关的人文景观。那么现距黄河仅仅百十公里的扶沟县为什么有一座轩辕庙?扶沟县同轩辕黄帝有什么联系?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番探寻。

据2013年版《扶沟县志》记载,大李庄原名轩辕李。据碑文记载:轩辕黄帝卒葬于此,原修有祠堂,堂废,建轩辕庙。因李姓在此居住故名轩辕李,后改名为大李庄乡。建国之初,于此建轩辕乡,属三区(吕潭)。1958年改建轩辕公社,1961年重建轩辕公社,归属城关乡。1965年改为轩辕大队,属包屯公社。1975年新建大李庄公社,1983年改为大李庄乡。由此可见,当地行政区域名称就是以轩辕庙来命名的。

黄帝本姓公孙,因生长于姬水(古姬水在今河南新郑)之滨,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据考证,黄帝出生公元前2717年,卒于公元前2599年。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即位时20岁。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

扶沟与远古的对话,轩辕黄帝遗迹探寻

一,扶沟县有关轩辕庙的传说

1:令牌说

黄帝作为部落首领,带领部落族人生活在黄河流域。远古时代黄河水经常泛滥,生活在黄河流域的轩辕部落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躲避洪水,一旦大洪(洪水)到来,人们纷纷逃命。据传说,黄帝同蚩尤进行“板泉大战”时,蚩尤被困于洞穴之中,命在旦夕,然而就在此时却突发洪水,如果不营救蚩尤,被困于洞穴之中蚩尤必死无疑。黄帝善良仁慈,不顾族人的奉劝和个人安危,前去营救蚩尤。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在洪水到来之前,把蚩尤从洞穴中救了出来。蚩尤对黄帝的救命之恩大为感激,主动退出战斗,并臣服于黄帝。后来,又征服东夷、九黎族统一华夏部落,完成了统一中华的伟绩而载入历史史册。就是在这次大洪水中,黄帝的一只令牌被洪水冲走了,不知道冲到了何处。于是,黄帝派族人四处寻找,最后,在现在的大李庄轩辕庙这个地方找到了令牌。据传说,令牌作为黄帝身边的神物是有灵气的,令牌能够在这里出现,一定会给当地的人带来福气,为了供奉黄帝令牌,纪念黄帝的丰功伟绩,人们在发现令牌的地方修建庙宇,供奉轩辕黄帝,保佑人民安康。

2:营寨说

据民间传说,大李庄这个地方在远古时代叫板泉,黄帝为了统一华夏各个民族,在板泉同另一位部落首领蚩尤进行了一场大战。黄帝在这里安营扎寨,大战蚩尤。起初,黄帝部落并不是蚩尤的对手,在蚩尤的狼虫虎豹面前吃尽了苦头。黄帝就一个人走进大山,潜心研究对敌方略,最后发明一种带尖儿的石头箭头弓箭,和石头板斧等杀敌武器,在战场上投入使用,大败蚩尤。当地人为了纪念黄帝,建庙祭祀。

3:卒葬说

在大李庄民间还流传这样一种说法,同蚩尤大战时黄帝战死于此。因为当时正直夏季,天气非常炎热,族人就将黄帝的尸首暂时安葬在目前轩辕庙这个地方。后迁葬他处。黄帝尸首迁移走以后,当地人就在此建立祠,庙,永远纪念这一位伟大的皇帝。

4:冷子不过邵口桥

”冷子“是扶沟县的土话,就是冰雹的意思。普通话中的“下冰雹”,用扶沟话说就是“下冷子”。大李庄村北一里左右是邵口村,邵口村西头有一座东西走向石桥。每当这一带下冷子时,邵口桥以北的冷子噼里啪啦下个不停,邵口桥以南却不下冷子。人们都说这是轩辕黄帝在保佑,只要轩辕庙在“冷子永远不过邵口桥”。据轩辕庙南郑庄村村郑某讲,他今年80多岁,没有见过下冷子。要想看下冷子,就跑到邵口桥去看。

从以上民间传说,先不说是真是假,有没有可信度,字里行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跃然纸上。在轩辕庙一带村民中,黄帝以及有关黄帝的故事早已在村民中根深蒂固了。任何一位上年纪大老人,都能说出轩辕庙的一二三来。轩辕黄帝,轩辕庙已经成为村民们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

扶沟与远古的对话,轩辕黄帝遗迹探寻

二:关于仓颉墓

扶沟县大新镇有一个叫赵场的村庄。赵场自然村隶属扶沟县大新镇坡贾村民委员会,村旁有扶沟县棉麻公司赵场加工厂。清代,赵场村东500米有三座相连的高大墓冢,后经过证实为“仓颉墓”,也叫仓皇陵。

赵场村的“仓颉墓”三座古冢组成。古冢在清代以前曾经经历数次黄水淹没,到了清咸丰年间,最北边的一座墓冢已经被黄水淤没,南面两个墓冢仍存留少部分墓冢。据《光绪扶沟县志.卷二》记载: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捻军作乱,为了躲避小股捻军打家劫舍、掠夺财物,扶沟、鄢陵一带比较大的村庄均修筑寨墙,以求自保。当时,赵厂村挖墓冢取土构筑寨墙,从墓冢内挖掘出一通石碑,石碑高一丈有余,碑文依稀可以辨认仓颉墓碑字样,村民害怕官府怪罪,连累村民,便将古碑砸碎后埋入地下。

时任扶沟县令熊灿闻听此事立即着人赴现场查询实情。经过重新挖掘竟然片石未得。县令熊灿便亲自撰写了《仓颉墓》一文,收录于他主编的《光绪十九年扶沟县志》之中。文中熊知县在记述赵厂村出土仓皇墓碑又遗失的经过后,感叹道:神物的出现和潜藏,虽然本来有它的灵气,但当地人不明白,当地出土了先代圣贤墓碑,报告给官府,重新竖立起来,给当地百姓有什么害处呢?想不到乡民愚昧无知乃至如此!

附熊灿知县《仓颉墓考》:邑东三十里,地名冢子凹。在赵厂东里许,有古冢三相连,相传为仓颉墓。一被黄水淤没,南二尚存仿佛。父老言旧有碑,在坡贾村庙内;赵厂村庙壁古碣亦云:东邻仓陵。据《祥符志》载:仓皇陵在汴城东北二十里时和保,俗名仓皇冢,旁有造字台,《禅通纪》曰:仓颉,居阳武,而葬利乡。谓利乡即时和保之墟。考《尚书录》,又为南乐吴村人,黄帝史官,始造文字。按黄帝建都在今新郑,轩辕丘即其故墟。去汴皆不甚远。昔人有慕德化而葬衣冠为陵墓者。况芳迹留传既久,安可湮没?志之,以俟考核。

扶沟县文史专家邢长顺老师博文中录有《扶沟县仓颉墓考》:咸同年间,粤捻之乱,仓颉墓旁居民筑寨自保,掘地得古碑,高丈许,备课隐约可辨为仓颉墓。村民谓此事闻于官,必重,为吾村累,相与碎而埋之。顷修邑志,有以此事告余者,因召某生询实,遣人随往寻掘,不可获,神物显晦,固自有时,但不审先代圣贤墓碑官吏即闻,而封植之于地方何害?乡民愚昧无知至此。昔宋临颍县民田中有唐人张敬因碑,颜鲁公撰书,庆历中,或往摹拓,居民以践田禾为累,碎其碑,欧阳文忠在滁州亟遣往求,仅获残缺七段,文义不可次第,《集古录.跋》称其字画尤奇。可惜也。古今憾事无独有偶。岂其中亦有数存耶?姑志之以审来者。黄安熊灿记。

扶沟与远古的对话,轩辕黄帝遗迹探寻

三:扶沟县历史积淀厚重

据现任轩辕庙主持陈莲介绍,轩辕庙自古就有,因战乱,洪水淤积,轩辕庙几毁几建,众多碑刻被淹没于地下。现存最早的碑刻为乾隆五十六年,从碑文上看在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重修轩辕庙,说明在(1791年)229年之前,轩辕庙已经存在了。因碑刻遗失,对轩辕庙建庙时间已经无穷考证。然而,轩辕黄帝同扶沟县存在着某种联系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然这里不会无缘无故修建一座轩辕庙。另外,从地理位置上分析,扶沟距新郑只有90多公里,距黄河也只有一百多公里,扶沟县属于轩辕黄帝部落势力范围之内也极有可能。

仓颉,称苍颉,复姓侯刚.号史皇氏,轩辕黄帝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绩。但普遍认为汉字由仓颉一人创造只是传说,不过他可能是汉字的整理者,被后人尊为“造字圣人”。目前,全国有多处纪念仓颉的遗迹。有仓颉造字、造字台、仓颉陵、仓颉庙等。仓颉及其遗迹有四处,它们分别是:河南南乐、河南虞城、河南开封和陕西白水等地 。

2016年周口晚报刊登这样一条新闻:在扶沟县行政新区工地考古发掘出一处原始社会遗址,上限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屈家岭文化,大文口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出土有石斧,石凿,骨锥,绳纹陶罐等珍贵文物。为研究扶沟县的历史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

扶沟县历史沿革。1,轩辕丘:新郑市区一带。古溱水和古洧水(双洎河)交汇,面积大约30平方公里。其中双洎河流经扶沟。2:周幽王八年(前774年)郑国东迁到虢国和郐之间,号称新郑(今新郑市一带)。郑人始筑桐邱城。3:北魏又重设扶沟县,属郑州颖川郡。这些同黄帝的有熊部落所在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另有《水经注》中对于扶沟县的水系,地理均有详实的记载。

扶沟县位于豫东平原,古称“桐丘”。因境内东有扶亭,西有洧水沟,各取一字,故称“扶沟”。西汉高帝11年(公元前196年)始置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是黄河古文化发祥地之一。

从以上有关黄帝,仓颉的传说,遗迹以及历史沿革来看,说明扶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方。在扶沟县大李庄的轩辕庙和大新镇的仓颉墓都出现在扶沟县境内,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黄帝和仓颉同属于远古时代的部落领袖,同扶沟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使得扶沟县的历史更加厚重。也成为每一个扶沟人值得骄傲的地方。

春去秋来,贾鲁河水从北到南日夜奔流不息。养育了扶沟75万人民,大浪淘沙,沧海桑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消失的河流,有泛起的尘沙,唯一不变的是扶沟人坚韧不屈的开拓精神,扶沟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绘制出一副美丽的画卷。

与远古对话,更加坚定信念,展望未来,扶沟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扶沟与远古的对话,轩辕黄帝遗迹探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