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诗词四首(原创)

标签:
杂谈 |
一、立秋·三候
报秋落叶解熏蒸,渐感凉风早晚逢。
白露晶莹薄雾起,寒蝉凄切浅鸣声。
http://s15/bmiddle/0015HOkNzy7OKUrxWzqa4&690
二、五绝·立秋
热浪晨烟蔽,凉风晚霭沉。
云天长夏落,木叶首秋吟。
2018年8月7日(农历戊戌年六月二十六)21时30分34秒立秋。
http://s1/bmiddle/0015HOkNzy7mC8VB3Og20&690
三、江城子·立秋感怀
每逢秋日志情长。雨丝凉,露沾裳。团扇见捐,梧叶落庭廊。翠减红衰皆应景,晨色艳,晚花香。
繁华落尽是沧桑。静思量,意张皇。把酒释怀,往事绕枯肠。白首空归何所愧?人易老,梦难当。
耕牛草于农历丁酉年立秋节气。
四、 七绝·立秋
斗柄西横抑暑狂,庭飞梧叶晚风凉。
葳蕤尚在蝉聒耳,白露始催草木黄。
耕牛呈草于农历乙未年立秋时节。
http://s8/bmiddle/0015HOkNzy7mC77A4vRb7&690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公历8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35度时为立秋。立秋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后天气由热转凉,每下一场雨就凉快一些,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的说法。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是“四时八节”中的八节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重视。据史载,早在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汉代仍承此俗。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要祭祀五帝。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
http://s5/bmiddle/0015HOkNzy7mC7jowja34&690
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据史载,宋朝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立秋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因天气下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