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上证跌破3000点后锚在哪里?

标签:
财经股票缠论量化策略时评 |
摘要:等待新的锚
大盘早盘探底回升展开反弹,上证指数一度跌破2900点,创业板指领涨。盘面上,大消费全线爆发,免税、白酒、零售等板块走强,基建股盘中大涨,整体来看,上午反弹过程中稳增长板块表现较好。下跌方面周期类板块仍然表现低迷。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2500只个股上涨,但跌停及大跌个股仍较低,近百股跌超9%。沪深两市半日成交额达4933亿,较上个交易日上午缩量178亿。北向资金净流入4亿。
昨天讲3000点关口市场是涨是跌木兰姐也没有答案,趋势看,还在下跌途中;情绪看,短期是放下就要反弹。今天盘中确实在释放后反弹了,那么短期怎么走呢?木兰姐还是没有答案。原因如下:
每个人都有自己观测和判断行情的工具,这个工具可能是个人(比如你一直认为某个人对行情把握很准,于是你以他的观点为锚);可能是你自己的分析方法,甚至可能是自己的感觉。无论哪种工具,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看得准或者匹配上每一种行情。
想象一下,有一座时钟,当上面没有任何遮挡的时候,你能一眼看到现在是几点几分几秒。如果我们把它蒙上,你就不知道时刻了。然后我们在布面上挖洞,你可以通过指针的角度来判断时间,洞越大,露出的指针越多,你能判断的越准。把这个洞挪一挪,把原本在指针位置的洞放到时间刻度上,你就看不准了,因为没有锚(指针)了。
所以对钟面上的时间,你有三种状态:1、能精确知道时间。2、能大致知道时间,误差不大。3、能模糊知道时间,有较大误差。4、完全不知道时间。
万事万物同理,那我们把时钟比喻成市场呢?1、行情在你观测工具的范围内,你能知道涨跌(包括模糊的正确和精确的正确)。2、行情在你观测范围外,你不知道涨跌。
回到市场分析中来。前几次的大跌,木兰姐的投研择时系统有清晰的风险提示,市场在我可观测范围内,我告诉你我观测到的信号,给你参考判断。而昨天,市场跑到了钟面黑布覆盖的区域,我观测不到了,那我就不知道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所以我告诉你,3000点关口,我不知道市场短期会涨会跌。因为3000点是多数投资者心理的锚,当它破掉,大家就找不到锚了。
而虽然不知道短期涨跌,但我告诉了你应对方法——等待市场重新回到可观测区域,等待新的锚产生或者发挥作用。
如果你是个股投资者,你需要等新的锚出现。5日线,是短线投资者的锚;20日线和30日线是中线投资者的锚,120日线是长线投资者的锚。用什么锚,看什么线,等锚,等线,等可观测区域。
如果你是指数类型的投资者,那么我可以告诉你,指数还是会涨回来,分批配指数,实际上相当于你把锚下在了3000点以下,而无论如何市场终归会重回3000点以上,这是模糊的正确。“正确”在于指数肯定会回来,就好像指针必将在钟面上运行一圈。“模糊”在于它用多久回来,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指数是有底的。个股不一样:生长激素茅500多跌到100多;创新药茅97跌到20多;某蓝宝石股,40多跌到个位数……跌幅如此巨大,你说是底吗?如果你说是,我给你讲两个鬼故事——1、2008年有个海运股高点300,后来它跌到了3块。2、2015年,有个ls网,它涨到了40多,后来它退市了。
听完鬼故事,我们再听个神仙故事——指数和个股不一样,不同的指数,涨跌幅不一样,上证十几年依然在搞3000点保卫战。但别的指数其实底部不断抬高并且在历次行情里慢慢新高的。即使永远3000点的上证指数,它的底也在不断抬高,2005年999点,2008年1600点;2019年1月2400点;2020年3月2600点。今天盘中低点2896(你心中的绝对低点在哪里?为什么?)新的周期,会换一批新的个股涨起来,把指数带离3000点。
对于分类指数,先到位的指数在最后杀跌中跌幅最小,你只要比较了昨天各大指数跌幅,就找到了可分批布局的指数。比如某指数自有ETF以来是这么表现的:
1、2013年2月到2014年3月,历时14个月,跌幅22%;再从2014年3月到2015年5月,历时15个月,涨幅156%。
2、2015年6月到2016年2月,历时9个月,跌幅43%;再从2016年2月到2018年1月,历时23个月,涨幅60%。
3、2018年2月到2018年12月,历时11个月,跌幅30.28%;再从2018年12月到2021年2月,历时26个月,涨幅88%。
3、当下该指数从2021年2月到现在,历时15个月,跌幅27.68%:后续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在看”和转发支持。
--------------------------------
建立系统、完善的投资体系,是散户投资者在市场中生存、获利的唯一途径。
https://empic.dfcfw.com/264717208331001857/w426h299/art
免责声明: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不代表所供职单位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