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鸿鹄午评|面对大跌怎么做才更理性?

标签:
财经股票缠论量化策略时评 |
摘要:管理自己的心理情绪成本
A股三大股指早盘全线走低,创业板指大跌3%,个股呈现普跌态势,两市超3400只个股下跌,医药、白酒、食品饮料等大消费板块成空头主力军,重庆啤酒、恒瑞医药均封跌停,贵州茅台跌超4%,再创调整新低。此外,中国电信今日A股上市,盘中拉升涨逾16%触发临停,成交近120亿。从盘面上,有机硅、钛白粉、水泥、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前列,白酒、医药、医美、食品饮料等板块跌幅居前。沪股通早盘净流出60亿。
我们对这段从7月中到8月的震荡调整行情做一个梳理:
市场经历了调整——反弹——再调整的阶段。板块表现为:7月22前后科技赛道最强,之后上证50反弹,科技成长补跌,现在上证50再次下跌,科技成长相对抗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科技成长是上一轮的主线,主线一般能撑到最后,在市场调整的时候也因为资金避险去最强主线上,所以盘中大跌,科技成长很快被拉起,还短暂创了新高;但强势主线在指数稳住后的走势不确定,要么市场企稳再来一波;要么强势主线补跌,在市场情绪较弱的情况下,补跌的概率会大一些。出现补跌的原因是比价效应;一个高高在上,一个(比如三傻)新低后再破位,引发抄底盘;最灵活的那一帮资金去做切换,会引发股价动荡。
多数投资者是不具备切换能力的,尤其是风格的切换不会一蹴而就,如果方向判断错误是极大的错误;这个时候你要去判断这个变化是短期的还是中长期的,如果是短期的,不动观望为佳;如果是中长期的,要考虑等明确的中观和宏观的消息出来,这个时候虽然底部起来一段,鱼头被人吃掉,但反而更安全,因为趋势出来了,鱼身肉最多。
但我们站在当下的谜局里能不能判断风格会变化呢?需要从中观、宏观、消息面上去判断。中观、宏观不利于上证50和强周期品种,而短期消息面又不利于科技股。怎么办?要么选边站,要么完全出来。
做分析可以两头堵,可以说,我们长期看好,短期调整,所以短期可以观望,等企稳了再进。这话很对,完全没毛病,但对实际操作并没有什么指导意义:短期调整,调整多久?长期看好,看好的空间是多少?企稳了再进,企稳的标准是什么?指数企稳还是个股企稳?你觉得企稳了,你会发现当时割肉的票涨了一大段了;还能不能买进来,其实是很考验人的。
选边站的时候要有比较法的思维。宏观和中观以及消息,哪个变化快?显然是后者。前两者变化以季度计,如果整个季度不看好,那么短期一两天的上涨有什么用?我们讲,做投资要顺大势逆小势,大周期不好,特别小的周期反弹没有太大的操作意义,这样你的选边结果就出来了。
消息面不利的情况下,个股容易向下波动,这个时候要进行评估,把自己不确定的先弄出去;确定的,把它向下的空间算清楚了,这样心里有数,盘中波动才不慌。需要避免是一心想着最好的情况,对不好的情况完全没有预期,结果坏情况出现了,受不了了。
投资者在做投资决定的时候,你不能只看自己盈亏情况,也要去考虑别人怎么想。比如同样面临半导体芯片的利空,你要去考虑,别人怎么考虑。比如同样面对半导体的利空,机构就相对看好aiot芯片、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那么你就尽量和机构保持一致,把不确定的调出去以避免持仓过于集中导致的波动。
相信这半个月,因为个股下跌,利润回撤,投资者普遍很煎熬。这里大家要对自己做一做心理建设。谁都希望每天都涨涨涨,但是可能吗?不可能。涨涨跌跌,落落起起这是市场的客观规律。你想想,目前A股市场有1亿多账户,每天成交量万亿,还有那么多高学历高智商的机构人员和我们博弈,他们都要忍受波动的痛苦,我们又凭什么要求你自己每天涨呢?我们是更有智慧,更能洞悉市场规律,更能忍受痛苦?还是更有运气?既然没有,别人忍受波动的痛苦,我们也要忍受波动的痛苦,这是我们要付出的心理成本。
股票的成本不仅仅是金钱的成本,时间的成本,还有心理情绪的成本,这个成本更难受,不能平抑心理情绪波动者,就不能平抑账户波动;面对波动该做什么做什么,别给自己加那么多戏;账户的盈亏情况就是你自己本人的折射,你没把自己捋顺,账户就会立刻映照给你看。
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在看”和转发支持。
----------------------------
建立系统、完善的投资体系,是散户投资者在市场中生存、获利的唯一途径。
https://empic.dfcfw.com/264717208331001857/art
免责声明: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不代表所供职单位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