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风格全面转向,从大而强到小而美

标签:
股票财经 |
导语:机构抱团的消费、医药、龙头白马风格已经结束,9月份至年底是顺周期、科技股、小而美公司的风格,指数筑底、缩量震荡的阶段是风格转换期,重视市场结构的重大变化。
风格因时而变,人心因风格而动,恰如看漓江美景,江边不同石头的形态,每个人看起来各有不同,但是导游讲解了一遍故事后,原本有人觉得不像大象,也开始觉得像大象,原本有人觉得不像马,也开始觉得确实像马。
周三和周四的文章,鲲鹏哥分别从宏观经济和技术角度讲了当前市场处于什么阶段,今天鲲鹏哥着重从市场风格角度去分析未来市场结构会发生什么变化。
投资赚的钱,无非两种,一种是阿尔法的钱,一种是贝塔的钱,所谓阿尔法收益是指超越基准指数的收益,也就是选股能力强,能够跑赢大盘;贝塔收益是指赚市场平均收益的钱,也就是赚指数的钱,与基准指数波动一致。
阿尔法收益靠选股能力,贝塔收益靠择时能力,而近三年来,在A股市场上,每年排名靠前的基金大部分都是赚的市场风格的钱,少部分是靠深度选股能力,阿尔法和贝塔合二为一,过去三年只要判断对市场风格,基本就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里的市场风格,也可以称为市场结构,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调结构”,如果判断不对市场风格,即使指数涨了,也赚不到什么钱,甚至跑不赢大盘。
过去三年以来,价值投资的理念深入人心,在中国的实践,白酒和医药就是代表价值投资,市场上也流出多个版本的中国版“漂亮50”,这里面相当一部分权重都是酒和药。过去三年消费和医药取得了超过基准指数100%以上的超额收益,加上基金公司的抱团行为,和机构研报的不断助力,消费、医药、科技成为大部分投资者心中的“三驾马车”,龙头白马的风格深入人心。
机构抱团行为会导致市场有效性下降,因为他们的引导会致使风格的极度割裂,原本一些其它行业有价值的公司股价被压制,这种风格到达一定极限后,加上催化剂的催化,就会引发机构抱团的瓦解,风格向另一个方向转变,而因为原本风格被摧毁,会引发基民对基金的赎回,从而形成负循环模式,再次加强了风格的转变。反之,某个行业上涨时也是一样,原本涨的没有那么猛,大家看到能赚钱,都去买,然后股价加速上行,这就是为什么大部分趋势股都是前期缓涨后期加速的原因。
正如鲲鹏哥开头那段比喻,环境引发了风格的萌动,但是初期阶段风格并不明显,因为有的人不信,当故事越讲越多之后,信的人会越来越多,更多的人加入了听故事的行列,进而更加强化了风格。
这段时间不断有消费和医药的大白马杀跌,表面看是机构抱团的瓦解,其实深层原因是风格的大转向,风格转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自然规律,任何股票都不会涨到天上,风格割裂到一定极限后一定会转向,只是何时转的问题;二是催化剂的催化,催化剂的出现会在第一个原因的基础上确定风格转向的时间。
选择这个时间转向的根本原因是疫情基本过去了,经济基本恢复正常了,那些过去看起来不咋地的公司未来会释放出业绩,而消费和医药已经透支了预期,很难再有超预期的业绩,从性价比角度,资金自然愿意选性价比更高,更有可能超预期的公司。
过去以大而强唯美,因为经济不好,大而强的公司会更有抗压性,能活下去,并不是他们怎么好,而是他们更安全。经济复苏了,凡是能挺过这段最艰难时刻的公司,都经历了一次大磨难,未来大概率只会比过去好,不会比过去更差,超预期的概率更高。从人心角度,不管是不是真的超预期,起码从常理上会这么判断,这也就是这段时间涨的好的公司大多都是小而美的公司。
在行业上,光伏和汽车已经走了出来,工程机械也不错,半导体在逐步企稳,这些行业中大而强的公司在股价上率先走在了前面,因为他们代表的是行业趋势,未来一些小而美的公司也会走出来,他们的股价弹性会更高,这也就是这段时间为什么次新股中涨的好的股票都是叠加了行业属性,而非纯粹乱炒,因为他们的交易弹性和公司弹性都更高。
在筑底的路上,越来越多的顺周期、科技股、小而美的公司会加入上涨的行列,直至市场相信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加速上涨。从指数弹性上,科创50指数的弹性最高,而且下跌了很长时间,如果未来市场风险偏好提升,科技股是最受益的主题。
买股先排雷,"鸿鹄观市"公众号早晨九点半之前发出的"投资避雷针",一定要看,避免踩雷。
情绪化交易是散户投资最大的敌人,用量化思维的方式理性投资很重要,关注【鲲鹏哥】公众号,在公众号对话框里输入“量化”,获取量化策略系统,不再盲目投资。
免责声明: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不代表所供职单位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