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课例的分析报告
(2019-11-26 11:23:32)
标签:
教育 |
小学二年级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研究课例的分析报告.
延安市宝塔区北关小学
一、前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情况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课题研究
利用互联网深入学习课题研究的目标、意义及实施的方法。我在扎实学习领会课题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多种渠道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不断加深对课题的理解,提高操作能力。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使本人不断深化对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认识理解,接受课题研究的方法,从而更积极的投入到课题研究中,我经常关注其他微课题研究人员的博客,向他们学习,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加强业务培训,积极参与研究
我经常在互联网上观摩优质课,听专家讲座,开阔视野,为投身课题研究奠定基础,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和教育界的同仁,交流教学经验,研究课改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不断的学习,使我对课题的实践操作的认识更加清晰,实践的热情随之激发,能更好的参与课题的研究。
我从实效出发,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精心备课,提高课堂有效性,努力做到教师上课精讲,学生多练精练,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在课堂教学一般有以下环节:与本节课相关的复习、启发式的导课、合作探究式的新课设计、巩固性及反馈性练习。在备课中教师着重研究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快乐的通过自己探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新授内容,在上课前先设计导学案,课堂上发给学生,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自主研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完成,实现课堂教学。在课堂的设计上,主要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为出发,以各种形式的练习方式巩固新授内容;拓展性练习以知识的应用与运用为主,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反馈性练习以检查学生课堂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教师及时调控,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每节课教师上课的定位较以前有了更明确的准度,所以调控能力得以加强,学生用以练习、活动的机会较以前有了大幅度提高。
4.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为了实现班内学生的均衡发展,在班上分出学习小组,在平时合作学习及交流互助学习中发挥作用。由于学生的差异性较大,教师上课很难顾及班上每个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了以往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有了问题不能及时解决进而影响后面学习的情况,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助活动也激发起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能说、会讲,起到了以往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5.师生互动,良性发展
由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以很好的体现,每个学生明确了各部分练习的要求,以往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得以及时的指导,所以厌学的学生人数大为减少。遇到小老师解决不了的问题,向教师寻求帮助的人增多,教师指导后喜欢学习数学的人也逐渐增多。
二、阶段性研究成果呈现
1.通过前阶段的研究,我对课题的认识不断深化,比较清晰的认识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我对课题研究的能力得以提高,通过亲身的实践体验,对课题研究转变为自发的需求。
2.现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多练的形式得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较以往现在的课堂教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说的时间多了;教师提问少了,学生问的问题多了;教师指导少了,学生小组活动多了;教师板演少了,学生练习时间多了。可以说现在教师上课是答疑解惑,学生上课是提问解答,实在困住才需教师帮助。如本学期第二单元的《观察立体图形》一课,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导学案,上课前将导学案和积木一起发给学生,由学生合作探究完成本节课,教师负责指导、督促、检查,效果相当好。
3.课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积极将实践活动的所思所想,经验感悟及时总结,撰写教后反思、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为后面的课题研究储备了资源。
三、存在问题与反思
1.未能重视材料积累,难以充实研究档案
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在时间、精力的投入较多,而对于一些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未及时跟进,所以在资料的积累方面还没有达到要求。课题研究应形成一整套分明别类、完整细致的过程性研究档案。针对本课题的研究可分为教师主体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和学生学习情况研究的过程性资料两大类。但我们的过程性研究资料过于单薄、分类不明、实用价值不高。
2.缺乏撰写材料经验,难以阐明研究观点。
课题研究的每一步成果乃至最终成果的展示,无疑只凭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过程性材料是不实际的,我应将这些成堆的材料浓缩成“阶段性小结或总结、阶段性研究论文、个案分析、终结性课题研究论文”等形式,这些材料的撰写,既要借鉴和继承别人的经验,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发展创新,提出自己独有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使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性。但就目前我撰写的相关书面材料来看,还远远难以达到这一要求。
3.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课题研究需要深入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我往往会不自觉的回到以前的教学方式,依靠长时间的讲课,以追求短期效益为目标。学生的评价体系也未建全,现在对学生的评价还只停留在以学习成绩上,而学习过程的评价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如果过程得不到重视,学生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往往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这现以成为继续推进教学改革的阻碍。同样教师怕由于进行教改的尝试而一时效果不佳,而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有待更客观公正的完善。
4.学生学习层次的差异性,难以在课堂中兼顾
四、后阶段改进措施
1.紧密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增强科研实效
课题研究本身就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在后期的研究中我们必须把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教学实践的每一个环节中去,包括:备课的详细要求、小组活动的配套方案、课后师生如何互动的情况、教学实效的评价等。
2.注重积累一手材料,充实过程研究档案
课题研究的成果来源于大量的一手材料,材料的积累来源于脚踏实地的研究。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用心、细心、耐心、专心,视材料为命根子,做到分类明确、归类科学、整理规范、内容充实、观点鲜明。
3.加强科研理论学习,及时总结撰写教学心得
在积极实践活动过程中只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每堂课的各个环节,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成功的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同时通过网络、媒体、书刊、杂志加强科研理论水平的自修,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科研理论素养,竭力使自己达到教育科研专业水准。在后面的研究方面撰写更多、质量更优的论文、案例、设计等经验性文字材料。
我的“四年级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相信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会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