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浅谈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器用沈卢、鱼肠5-178
(2025-11-04 09:25:28)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九·器用·沈卢、鱼肠原文:
古剑有“沈(音“湛”)卢”、“鱼肠”之名。“沈卢”,谓其湛湛然黑色也。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剑之钢者,刃多毁缺,“巨阙”是也,故不可纯用剂钢。“鱼肠”,即今蟠钢剑也,又谓之“松文”,取诸鱼燔熟,褫去胁,视见其肠,正如今之蟠钢剑文也。
部分注释;
1.沈卢:“沈”即古“沉”字,“湛”字古读亦如“沉”。卢,黑色。
2.剂钢:即今所称合金钢,也就是统称的钢。古人以为这种钢掺入了其他成分(剂),有杂质,不是纯钢,故称“剂钢”。
.3蟠钢剑:饰蟠龙纹的钢剑。
4.松文:同“松纹”。因松树的皴皮纹似蟠龙,故蟠龙剑又称松文剑。
5.取诸:取之于。指“鱼肠”之名的取义而言。
6.褫(chi):剥去。
白话译文:
古代的名剑有叫“沈卢”、“鱼肠”的。“沈卢”的意思,是说它的色泽湛湛然又黑又亮。古人以含有杂质的钢为剑刃,以熟铁为剑身,不这样剑就容易折断。用钢铸的剑,剑刃会多有毁缺,古时相传的“巨阙”就是这种剑,所以铸剑不可纯用含有杂质的钢。以“鱼肠”为名的剑,就是现在的蟠钢剑,其名又叫“松文(纹)”;这“鱼肠”的名字是这样来的:把鱼煮熟,剥去它两边的肉,露出它的肠子看一看,就知道其肠正像现在蟠钢剑的花纹。
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
《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参照沈括《梦溪笔谈》
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旅游文化学者,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