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浅谈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三权智陈述古智辨盗贼7-138
(2025-05-17 15:33:07)
标签:
情感文化杂谈 |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三·权智·陈述古智辨盗贼原文: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閤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出乃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此亦古之法,出于小说。
部分注释:
1.陈述古:即陈襄(1017-1080),字述古,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宋庆历年间进士,宋神宗时任侍御史。《笔谈》此处所记陈述古事迹与《宋史》卷三二一《陈襄传》有出入。《陈襄传》作“襄举进士,调浦城主簿,摄令事”,而非沈括所记“知建州浦城县”。
2.密直:枢密院直学士的简称。
3.浦城县:今福建浦城。
4.的:文中用作副词,究竟,到底。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四:“的,究也。”
5.绐(dài):哄,欺骗,文中是“用假话诱骗”的意思。
6.至:极,最。
7.祠:祭祀。
8.陈:说明。
9.祷:祈祷。
10.讫:终了,完毕。
11.阴:暗地里。
12.引:延长,文中是“伸出手”的意思。
13.讯:审问,审讯。
14.承:承担,担当,文中是“承认”的意思。
白话译文:
枢密院直学士陈述古任建州浦城县令时,有人家中被盗,抓到了一些嫌疑人,但是不知道究竟谁是盗贼。陈述古就骗他们说:“某某庙里有一口钟,能够辨认盗贼,非常灵验。”他派人把那口钟抬到后室供奉起来,把那些嫌疑人带到钟前站好,对他们说:如果不是盗贼,摸了钟,钟不会响;如果是盗贼,摸了钟,钟就会响。陈述古亲自带领县衙的官员们十分严肃地向钟祈祷,祭祀结束以后,用布幔将钟围起来,又暗地里派人用黑墨涂抹钟壁。过了好一会儿,带来嫌疑人让他们逐一把手伸进帷幔里摸钟,出来以后便查验他们的手,发现众嫌疑人手上都有黑墨,只有一个嫌疑人手上没有。于是对这个嫌疑人进行审讯,他承认自己是盗贼,因为害怕钟会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它。这也是古代就已经有的方法,出自于小说的记载。
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
《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参照《梦溪笔谈》
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肚皮舞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肚皮舞学创始人,邱颂·邱体诗创始人,邱隶·邱体字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禾木颂》《伏羲颂》《黄帝颂》《山东颂》《五一颂》《廿岁光阴》《生肖颂》《东极颂》《和颂二首》《芒砀山颂》《聊斋颂》《长白山颂》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