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浅谈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郊庙册文1
(2025-04-08 11:20:35)
标签:
情感文化 |
梦溪笔谈·故事一·郊庙册文
上亲郊庙,册文皆曰“恭荐岁事”。先景灵宫,谓之“朝献”;次太庙,谓之“朝飨”;末乃有事于南郊。予集《郊式》时,曾预讨论,常疑其次序:若先为尊,则郊不应在庙后;若后为尊,则景灵宫不应在太庙之先。求其所从来,盖有所因。按唐故事,凡有事于上帝,则百神皆预遣使祭告,唯太清宫、太庙则皇帝亲行。其册祝皆曰:“取某月某日,有事于某所,不敢不告。”宫庙谓之“奏告”,余皆谓之“祭告”,唯有事于南郊方为正祠。至天宝九载,乃诏曰:“‘告’者,上告下之词。今后太清宫宜称‘朝献’,太庙称‘朝飨’。”自此遂失“奏告”之名,册文皆为正祠。
白话注释
1.郊庙:指郊祀和庙祀,即祭天和祭祖的活动。郊,南郊,古代帝王于冬至日,在都城南郊的圜丘(圆形高坛)举行祭天的仪式;有时郊祀也指合祭天地的活动。
2.恭荐岁事:于岁时祭祀恭恭敬敬地进献祭品。
3.景灵宫:宋代皇室奉祠本朝历世帝、后的处所。仿道家宫观形式,供奉已故帝、后的画像。真宗大中祥符间始建于皇城东南,后来不断扩大建筑规模,每帝为一殿,皇后亦另为一殿,又有诸多附属建筑,并画功臣像陪祀。祭奠时,于皇帝用道家仪,于皇后用家人礼。南渡初暂寓其宫于温州,后复迁建于临安。
4.有事:指祭祀。
5.《郊式》:指宋神宗熙宁初年诗派的代表人物。
6.请外:请求为外官(地方官)。表辞:所上辞职表的言辞。今存杨亿《武夷新集》卷14有《求解职领郡表》与《再乞解职表》,前者六百余字,后者近千字。
7.忝(tin):谦词,自称愧居某官位之意。甘泉:指汉武帝时的甘泉宫。此以喻皇宫、皇帝。从臣:侍从之臣。宋代诸殿阁学士、直学士、待制及翰林学士、六部尚书、侍郎皆称侍从官。
8.若敖之馁鬼:各本“若敖”皆作“莫敖”,今从洪迈《容斋续笔》卷16《唐朝士傣微》条所引及杨亿《再乞解职表》原文改。若敖即若敖氏,指春秋时楚国令尹子文之族;馁鬼,饿鬼。《左传》宣公四年载子文临终,知其从子越椒之狼子野心将导致其族大难,故嘱其族速行,并泣谓:“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后人因以“若敖鬼馁”比喻绝嗣。
9.从者之病莫兴:此用传说的孔子典故。相传孔子晚年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间被困,多日不得食,随从他的弟子们也都饿病了,以致不能起身。兴,起。
10.方朔之饥欲死:此用西汉东方朔典故。《汉书·东方朔传》载其初为公车待诏时,曾因俸禄微薄,自称“臣朔饥欲死”。附按:本条末所引两联文字,与杨亿《再乞解职表》不同,盖出于传闻的概括。杨氏表辞原文如下:“汉臣之饿且欲死,难免侏儒之嗤;孔徒之病不能兴,敢怀子路之愠。行作若敖之馁鬼,徒辱甘泉之从官。”其文大意是说:汉臣(东方朔)俸薄而饿得要死,却难免被侏儒嘲笑;孔子的弟子们病饿得不能起,又哪还敢有子路的恼怒。行将成为像若敖氏一样的饿鬼,白白辱没了侍从甘泉官的职位。下面的译文仍从沈括的原文略述其意。
白话译文》
皇上亲临南郊祭天、太庙祭祖的典礼,写在典册上的祷祝文字都称"恭荐岁事"。先到景灵宫荐享,称之为"朝献";然后到太庙行祭,称之为"朝飨";最后才到南郊祭天。我在编集《南郊式》时,曾参与讨论,每每怀疑这三项典礼的次序:如果以先祀者为尊,则祭天的郊祀不应在祭祖的庙祀之后;如果以后祀者为尊,则景灵宫之祀又不应在太庙之前。考察这种次序的由来,它原是有所因袭的。按唐朝的旧制,凡是祭祀上帝,则对众多神庙都预先派遣使者祭告,只有太清宫、太庙的祭祀,皇帝才亲自参加。所有典册祷祝文字都称:"定于某月某日,到某处行祭,不敢不祷告于神灵。"太清宫、太庙的祭祀称为"奏告",其余诸神庙称为"祭告",只有南郊之祀才是按规定进行的正式大典礼。至天宝九载,却又下诏说:"所谓'告',本是在上位者对下属谈话的用词。今后太清宫的祭礼应该称为'朝献',太庙的祭礼称为'朝飨'。"自此以后,"奏告"的名目就不用了,太清宫、太庙的典册祝文遂皆与按规定进行的郊祀大礼无别。
参照沈括《梦溪笔谈》
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旅游文化学者,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