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邱承彬浅谈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中国衣冠用胡服8

(2025-04-17 11:17:59)
标签:

情感

文化

杂谈


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中国衣冠用胡服原文:

中国衣冠,自北齐以来,乃全用胡服。窄袖绯绿短衣,长勒靴,有蹀躞带,皆胡服也。窄袖利于驰射,短衣长勒皆便于涉草。胡人乐茂草,常寝处其间,予使北时皆见之,虽王庭亦在深荐中。予至胡庭日,新雨过,涉草,衣樗皆濡,唯胡人都无所沾。带衣所垂蹀躞,盖欲佩带弓剑、帉帨、算囊、刀砺之类。自后虽去蹀躞,而犹存其环。环所以衔蹀躞,如马之秋根,即今之带銙也。天子必以十三环为节,唐武德、正观时犹尔。开元之后,虽仍旧俗,而稍褒博矣。然带钩尚穿带本为孔,本朝加顺折,茂人文也。

部分注释:
1.北齐:南北朝时北方政权之一。为鲜卑化汉人所建。公元550年正式取代东魏建国,公元577年为北周所灭。
2.胡服:泛指北方少数民族服装。古籍称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为“胡”。史载战国时赵武灵王已提倡胡服骑射。
3.绯(fei):红色。
4.长勒靴:长筒靴。勒,靴筒。
5.蹀躞(dié xiè)带:装饰蹀躞的腰带。蹀躞,亦作“鞢躞”,一种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装饰物,样式不详。疑蹀躞本为一种兽名。
6.使北:出使北方。指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沈括出使契丹辽国事。
7.荐:兽所食草。此泛指草。
8.帉帨(fen shuì):佩巾,手巾。算囊:亦称“算袋”,本指盛算子(计算用具)的革袋。后来成为一种装饰品,亦用以盛他物。刀砺:佩刀和磨石。
9.秋根:套车时拴在牛马大腿后面的革带称“秋”(也写作“鞧”、“緧”),“秋根”当是此种革带上的装饰物。按本条文意,秋根亦是一种环。
10.带銙(kua):作带扣用的金属板或玉板。亦为装饰物。
11.正观:即贞观,唐太宗年号。作者避宋讳改“贞”为“正”。尔:如此,这样。
12.褒博:宽大。
13.带钩:腰带上用来结系两端的金属钩。古代贵族所用形制多样,装饰华丽。
14.顺折:此二字之意待考。疑指唐人所称的“挞尾”,即腰带下插的垂头。史载古时韦带垂头反插,唐高祖曾令下插,以取顺下之义。宋代挞尾亦视官阶高下,分别以金、玉、犀、银、铜、铁为饰。
16.茂人文:他书或引作“盖弥文”,指更增加了礼制文明的色彩。

白话译文:
中国的衣冠服饰,自北齐以来,便全用北方少数民族的服制。袖子窄瘦、或红或绿的短上衣,长筒靴,有装饰蹀躞的腰带,这些都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服装。袖子窄瘦便于驰射,短上衣、长筒靴都便于过草地。北方少数民族喜欢茂盛的草地,经常居处其间,我出使辽国时都曾亲眼看到,即使他们的王庭也在深草之中。我到辽国王庭时,正碰上刚下过雨,此时过草地,衣裤都沾湿了,只有辽人都无沾湿。他们腰带上所缀的蹀躞,大概是为了佩带弓剑、手巾、算袋、刀子和磨石之类东西的。后来虽然去掉了蹀躞,而仍然保存着蹀躞的环。这种环是用来衔着蹀躞的,就像马车上络马股的革带上的套环,也就是现在腰带上的銙。天子的腰带必以十三环作为分节的装饰,唐初武德、贞观年间也还是这样。开元年间以后,虽然因袭了旧的习俗,而腰带变得稍稍宽大起来。但带钩还是在腰带前端穿孔固定的,而本朝添加分等级的挞尾,表示礼制文明的意味就更浓厚了。 

本文赏析:
中国的衣冠服饰,自北齐以来,便全用北方少数民族的服制。古籍称北方边地及西域各民族为“胡”。

梦溪笔谈《故事》一门简析:
《梦溪笔谈》首载《故事》一门,共分两卷,主要记叙和谈论宋代朝廷的典章故事,涉及官制、礼仪、舆服、图籍、科举、封赐等内容,并及有关掌故。作者所谈是有所选择的,多为当时人们已不甚熟知或不知所从来的事项,许多细节可以弥补史书的缺载;同时由于宋朝典制多沿承唐朝典制,所以作者叙其源流多溯及唐代。

参照沈括《梦溪笔谈》

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旅游文化学者,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