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谈诗经:国风邶风旄丘37
(2024-10-17 12:54:24)
标签:
情感文化 |
1. 诗经国风邶风旄丘原诗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2.部分注释
(1)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2)旄(máo)丘:卫国地名,在澶州临河东(今河南濮阳西南)。一说指前高后低的土山。
(3)诞(yán):通“延”,延长。
(4)节:指葛藤的枝节。
(5)叔伯:本为兄弟间的排行。此处称高层统治者君臣。
(6)多日:指拖延时日。
(7)处:安居,留居,指安居不动。
(8)与:盟国;一说同“以”,原因。
(9)何其:为什么那样。
(10)以:同“与”。一说作“原因”“缘故”解。
(11)蒙戎:毛篷松貌。此处点出季节,已到冬季。
(12)匪:非。
(13)东:此处作动词,指向东。
(14)靡:没有。
(15)所与:与自己在一起同处的人。
(16)同:同心。
(17)琐:细小。
(18)尾:通“微”,低微,卑下。
(19)流离:转徙离散,飘散流亡。一说鸟名,即枭或黄鹂。
(20)褎(xiù):古同“袖”,本诗指把手藏在衣服袖子里。
(21)充耳:塞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3.白话译文
其一
旄丘上的葛,为何枝节这么长。叔和伯,为何拖延这么久?
为何他们安处?一定有同盟吧!为何他们拖延这么久?一定有原因吧!
狐裘已经蓬松,他们的车驾还不东来。叔和伯,没有一个给我帮助。
细小和微末,我这样流亡离散的人。叔和伯,双手缩在衣服里把耳朵塞住。
其二
旄丘上的葛藤啊,为何蔓延那么长!卫国诸臣叔伯啊,为何许久不相帮?
为何安处在家中?必定等人一起行。为何等待这么久?其中必定又原因。
身穿狐裘毛茸茸,乘车出行不向东。卫国诸臣叔伯啊,你们不与我心同。
我们卑微又渺小,流离失所无依靠。卫国诸臣叔伯啊,充耳装作不知道。
其三
旄丘上有葛藤攀援,为什么它枝节蔓延?叔啊伯啊,为什么拖宕这么多时间?
为什么滞停安然?一定是等待同伴。为什么居留长久?一定有原因难宣。
我们的狐裘已纷纷破败,他们的车子还迟迟不来。叔啊伯啊,没人同情我们遇难遭灾。
我们是小国人也低贱,如鸟儿流离真是可怜。叔啊伯啊,你们充耳不闻让人生怨。
4.本诗赏析
本诗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本诗主旨,历来有不同说法。一般认为这是批评卫国君臣不救黎侯的诗。大致是写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但愿望没有能够实现而非常失望。全诗四章,每章四句。结构明晰,递进有序;艺术手法巧妙,运用铺陈对比,写得情景如画;感情基调优柔敦厚,缠绵凄惋,曲折动人。
(参照诗经)
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
后一篇:[转载]膝骨关节炎牵引床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