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浅谈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补笔谈卷二真迹与孤寒7-259
(2023-07-30 09:59:26)
标签:
情感文化 |
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补笔谈卷二·真迹与孤寒原文:
李学士世衡多藏书,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窃摹一本,以献文潞公,以为真迹。一日潞公会客,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帖,惊曰:“此帖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为石君所传,具以白潞公,而坐客墙进,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迹,而以李所收为摹本。李乃叹曰:“彼众我寡,岂可复伸?今日方知身孤寒。”
部分注释;
1.李世衡:疑即李士衡。
2.墙进:指人多拥挤如墙,更有人翘足探视如爬墙。
白话译文:
学士李世衡多藏书,有一幅晋人墨迹在其子李绪那里。长安人石从事曾从李君借去这幅墨迹,偷偷临摹了一本,把它献给文潞公(彦博),潞公以为是真迹。有一天潞公会客,向客人展示书画,而李世衡恰好在座,一见这幅帖子,吃惊地说:“这帖子是我家的藏品,怎么忽然到了这里?”急忙叫人回家取来对证,始知潞公所收藏的是摹本。李世衡这才发现摹本是石从事传出去的,就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潞公,而坐客一窝蜂围上来,挤成人墙,都说潞公收藏的是真迹,而以为李氏所收才是摹本。李世衡于是感叹道:“他们人多势众,我孤家寡人,还怎么能向他们说清楚?今天我才知道身份的孤寒。”
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参照沈括《梦溪笔谈》
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肚皮舞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肚皮舞学创始人,邱颂·邱体诗创始人,邱隶·邱体字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禾木颂》《伏羲颂》《黄帝颂》《山东颂》《五一颂》《廿岁光阴》《生肖颂》《东极颂》《和颂二首》《芒砀山颂》《聊斋颂》《长白山颂》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