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承彬浅谈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杂志二古之节3-233
(2023-07-05 18:42:08)
标签:
情感文化 |
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五·杂志二·古之节原文:
古之节如今之虎符,其用则有圭、璋、龙、虎之别,皆椟将之,“英荡”是也。汉人所持节,乃古之旄也。予在汉东得一玉琥,美玉而微红,酣酣如醉肌,温润明洁,有人云即玫瑰也。古人有以为币者,《春官》“以白琥礼西方”是也;有以为货者,《左传》加以玉琥二是也;有以为瑞节者,“山国用虎节”是也。
部分注释:
1.节:符节,古代用作凭证之物。虎符:古代用以调兵遣将的兵符。铜制,虎形,分作两半,帝王与统兵官各执一半,调兵时两半验合方能生效。
2.椟将:装在匣子里携带。椟,木匣。椟(dú).
3.英荡:《周礼·地官司徒·掌节》谓各种金制的节“以英荡辅之”,旧注或说“英荡”即“画函”(有漂亮绘画装饰的木匣)。沈括此处用此意,指“英荡”即“椟”。
4.旄:装饰牦牛尾的旗子。汉人出使所持的节,在竹竿上缀牦牛尾饰物,又称“节旄”。
旄(máo).
5.琥:玉制的虎形器。
6.酣酣:艳丽的样子。
7.玫瑰:一种美玉。
8.币:礼物。
9.加以玉琥二:《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原文作“赐子家子双琥”。
10.山国用虎节:为《周礼·掌节》之文,以为出使山地国家要用虎形的节。
白话译文:
古代的节犹如今天的虎符,但在使用时有圭节、璋节、龙节、虎节的分别,都装在木匣里携带,《周礼》所说的“英荡”就是这种匣。汉人所持的节,其实是古代的旄。我在汉东地方得到一件玉琥,玉很漂亮而微微发红,艳艳的就像美人醉后的肌肤,温润明洁,有人说这就是玫瑰玉。古人有以玉琥为礼物的,《周礼·春官》篇所说的“以白琥礼西方”就是礼物;有以玉琥为财物的,《左传》提到以两件玉琥赐人就是财物;有以玉琥为吉祥的符节的,《周礼》记载的“山国用虎节”就是这种用途。
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包括《笔谈》、《补笔谈》、《续笔谈》三部分。《梦溪笔谈》二十六卷,分为十七门,依次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机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补笔谈》三卷,包括上述内容中十一门。《续笔谈》一卷,不分门。全书共六百零九条(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内容涉及天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地理、气象、医药、农学、工程技术、文学、史事、音乐和美术等。在这些条目中,属于人文科学例如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音乐等方面的,约占全部条目的18%;属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约占总数的36%,其余的则为人事资料、军事、法律及杂闻轶事等约占全书的46%。就性质而言,《梦溪笔谈》属于笔记类。从内容上说,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并阐发自然科学知识,这在笔记类著述中是少见的。《梦溪笔谈》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
参照沈括《梦溪笔谈》
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肚皮舞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肚皮舞学创始人,邱颂·邱体诗创始人,邱隶·邱体字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禾木颂》《伏羲颂》《黄帝颂》《山东颂》《五一颂》《廿岁光阴》《生肖颂》《东极颂》《和颂二首》《芒砀山颂》《聊斋颂》《长白山颂》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