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后感 |
《学习治疗手记》是一本由宋少卫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它的出版时间,大致与国家教育“双减”政策实施同步,可以说很好的迎合了潮流。相较于其他的教育类书籍,在实用性上,这本书是绝对的王者,它不在于强化人们对教育与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而是探索一条如何将孩子培养成学霸、学神的有效途径。
书名的“学习治疗”强调学习的系统性和改变不理想的学习现状需要深入探查其背后的“系统性原因”。为研究这一原因,作者深入研究总结了中国“顶级”学霸的学习系统, 将学习拆解为“识别驱动”、“语义解析”、“逻辑运算”、“价值判断”、“学习程序”5大模块,其中“价值判断”是核心影响力,而“学习程序”是提升效率的窍门。从幼小开始,到中学,每个学习者都将一步步解锁不同的学习模块,也可能在过程中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为避免读者感到枯燥作者列举了大量实践案例,读着读着,很容易就会发现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学生可能正在面临的问题。 作为老师,教育心理学的基础让我在读这本书时不会觉得陌生,反倒是一个个心理学名词逐渐涌上眼前,让人有种陌名的熟悉感。我也边读边反思,曾经在大学里的我们,为研究一个案例翻遍了各种教育学心理学书籍,那讨论过程的充实与成就感让人觉得自己就是在搞教育,现如今任职后铺天盖地的问题涌上前来,我几乎不再静下心来用专业知识研究学生们为何出现这些问题,而是一味告诉他们应该怎么样。
正如我常告诉学生们做题目不要马虎,可嘴皮子磨破了还是收效甚微,对此,宋老师给出了专业的解答:宋老师认为,学习出问题,是学习系统出了漏洞。比如马虎,这只是一种现象,后面有心理、认知、动机、情绪等等各种原因。按照宋教授的分类,马虎有4种原因:信息识别有问题,执行不精确;逻辑加工能力不行,不能准确对比、判断、分析、推理;价值观偏差,用马虎来掩盖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认真;知识漏洞、程序缺失,就是某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把马虎的真正原因找到,再对症下药,就比较容易提高成绩了。
学习其实不难,把握好几个关键点就不会出大问题,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想要做好都是一项技术活,需要后天学习,想要自孩子优秀,要自己先变得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