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邱承彬
天珠是宝石的一种,又称九眼石页岩,简称九页岩(是指岩石的结构有九层,九不是具体数,是多的意思,有的比九层少,有的比九层多。传说古人以七以上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九眼石,或称摩尼宝珠、火焰宝石、真陀摩尼、震多末尼,又作天珠、如意宝、如意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如意摩尼等,也称佛眼、菩萨眼、宇宙眼、佛陀珠、浮屠珠、佛塔珠等。天珠是宝石中的圣者,是藏传佛教的宝石器物,因其神奇而美丽的图腾而被天珠爱好者所喜爱。主要产地是青藏高原,其它地方也有产出。奇石天珠是因为奇石的形状或奇石上面的图腾形状颇似佛教图腾或吉祥图腾,加之奇石的材料为石英岩玉(玛瑙、玉髓)类等宝石,因此,奇石天珠便成了天珠中的佼佼者。(参照邱承彬编著《解密天珠》,山东教育出版社)
天然虎牙天珠是指珠身上面天然形成虎牙图腾的天珠奇石。
人工虎牙天珠是指在珠身上面用人工的方法镶蚀上虎牙形状图腾的天珠。
天然虎纹天珠是指珠身上面天然形成虎纹图腾的天珠奇石。
人工虎纹天珠是指在珠身上面用人工的方法镶蚀上虎纹形状图腾的天珠。
神虎天珠指珠身上面天然形成或人工镶蚀了老虎形状图腾的天珠。
在佛教中虎是作为被驯服的猛兽看待的。在印度,虎皮最初是印度教主神之一湿婆的象征,他杀了“欲虎”,用其皮制作了他的禅修坐垫。后来,在印度教和佛教中,常用整张虎皮为众多瑜伽师、大成就者和神灵制作床垫或禅修坐垫。在传统上,鹿皮坐垫代表着平和或慈悲,而虎皮则代表恐怖或暴虐。在金刚乘佛教中,老虎则是众多神灵,尤其是怒相神或好战神灵的坐骑。骑在暴怒的老虎身上,象征着大成就者或神灵的无畏。藏传佛教中,饮血金刚和护法神都身围虎皮围腰,其女性伴偶则身着豹皮裙。当神灵身穿虎皮时,这象征着它控制了嗔恚(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
“蒙人驭虎”的画作经常出现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的壁画上,画面上一个蒙古喇嘛或贵族牵着一只被铁链拴着的、已被驯服的老虎。据说此图代表“三界怙主”,其中的蒙古人代表观音菩萨,铁链代表金刚手菩萨,老虎则代表文殊菩萨。这幅画也具有宗教的象征意义,即“蒙人驭虎”代表格鲁派战胜了被驯服的对手藏传佛教旧派。
虎是佛教十二圣兽之一。据佛教传说,为了选拔守护佛教的护卫,大势至菩萨传达了佛陀的旨意,多种动物纷纷赶来,首先赶到的是猫,其后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大势至菩萨以先到者为入选守卫,并请他们等待佛陀的到来。等了一会儿,猫很不耐烦,便溜了出去。佛陀来时,猫还未回来,这时,猪赶来了,便站在前十一位候选者之后。于是猫就排在十二圣兽之外,鼠被排在首位,猪则列在末位,虎排在第三。
虎是药师佛手下的十二药叉神将之一,名为真达罗大将。虎是中国十二属相之一。排行第三,称为寅虎。
白虎神是中国古代道教的守护神,原为古代星官名,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即奎、娄、胃、昴、毕、参、觜zī),因其呈虎形位于西方,按五行配五色,故称白虎。它也是四方神兽之一,《礼记?曲礼上》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虎符也叫兵符,因做成虎状而得虎符之名。在我国古代,为了保证君主在传达命令或者调动军队时不出差错,需要借助一种信物作为凭证,这种信物便称“兵符”。据说它最早是周朝军事家姜子牙发明的。古人认为虎为百兽之王,在丛林争斗中总是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军事上也多以虎为尊,于是常将这种兵符铸刻成虎的形状,被称之为虎符。虎形兵符并非唯一的形状,在秦代就有鹰符和龙符等。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多用的是青铜,也有用金、玉和竹做材料的。虎符内部中空,然后被一剖为二,右半(虎头方向朝前)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兵将领或地方长官。虎符的剖面有齿相嵌合,背上大多有文字,文字分书在两边,内容相同。也有将文字对剖的。这些文字大多是错金书,即便历经千年,也依然熠熠生辉。虎符在调动军队的时候便有了大用场。中央调兵时,会派遣使臣带着剩下的半符前去,待左右两半验合,命令才能生效。虎符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虎符到了隋代被改为麟符,而到了唐代,唐高祖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又将其改为鱼符或兔符,甚至龟符。到了后世它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于是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人工雕刻虎牙天珠

天然虎牙天珠(田梦收藏)

两尊天然虎纹天珠

三尊人工镶蚀虎牙天珠(王毅等人收藏)

人工镶蚀三面虎牙镶银天珠(李晨杰收藏)

人工镶蚀梯形两面虎牙天珠(李晨杰收藏)

邱承彬编著《解密天珠》,山东教育出版社
总之,神虎天珠、虎牙天珠天珠与虎纹天珠是吉祥如意、消除灾障、实现善愿、消除恶缘、平安健康的象征,是辟邪镇宅的象征,是勇猛无畏的象征,是好运常伴的象征。
作者:邱承彬(字:木兮,号:六不居士,又名:邱木兮、邱六不,天珠学者、佛学者、传统文化学者,天珠学创始人,旅游专栏作家,诗人。《解密天珠》的作者,《中国颂》、《黄河颂》、《雪山圣湖颂》、《高山流水颂》、《泰山颂》、《历山颂》、《石林颂》、《热海颂》、《同学颂》、《章丘颂》、《石榴颂》、《北王庄颂》、《老师颂》、《妇女颂》、《母亲颂》、《黄山颂》、《春天颂》、《解密天珠•序》、《四季颂》、《西藏颂》、《中秋月•嫦娥甩袖》、《禾木颂》、《伏羲颂》、《黄帝颂》为邱承彬著名的颂诗。《大理吟》、《丽江吟》为著名的吟,《十二生肖诗》、《祖母·忆生前》、《豆腐吟》、《梨花坞》、《端午节登仙姑顶》、《游姜太公祠》、《游管仲纪念馆》、《书山》、《邱承彬游记》、《聊斋·妖魔鬼怪》、《葡萄吟·赠吴际兰》、《连理曲·赠吴海燕龚晨》、《沈阳行赠徐红艳》、《七夕·明月光》、《沈阳秀湖》、《周村古商城》、《游泰山药王殿·赠宫卫东》、《游沈阳故宫》、《游泰山高山流水亭·赠陶克》、《游泰山斗母宫·赠张梅英》、《游泰山中天门财神庙·赠韩文鹏》、《祖父·面朝黄土地》、《齐山吟》、《游南阳张衡博物馆》、《游南阳独山玄妙观·赠吴宏生》、《游南阳卧龙岗》、《游襄阳古隆中》、《游南阳医圣祠》、《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戊戌除夕立春·赠荆玉英》、《己亥情人节》、《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己亥元宵节雨水》、《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惊蛰·赠杜娟》、《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春分》、《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清明》、《观洛阳白马寺齐云塔》、《游洛阳白马寺》、《游洛阳龙门石窟》、《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谷雨》、《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立夏》、《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小满》、《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芒种》、《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夏至》、《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小暑》、《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大暑》、《邱承彬游记》、《邱木兮游记》、《邱六不游记》、《邱承彬二十四节气诗立秋》《己亥七夕逢大暑》、《二十四节气诗处暑》、《二十四节气诗白露》、《二十四节气诗秋分》、《二十四节气诗寒露》、《二十四节气诗:霜降》、《二十四节气诗立冬》、《二十四节气诗小雪》、《惜别》、《二十四节气诗大雪》、《二十四节气诗冬至》、《二十四节气诗小寒》等)
http://yishu.sdnews.com.cn/ytkx/201912/t20191231_2659851.htm鲁网原文网址